祝英台/祝英台近.晚春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

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

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

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

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

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翻译

花瓣轻轻飘落,浓郁的绿色滋润着深院,又到了春天的末尾。
慵懒地醒来,无心梳妆,心中满是倦怠。
怎能忍受这三月的美好景色和五更的梦境,都被杜鹃鸟的啼叫唤醒。
如何打发这愁绪?人们说愁随着春天离去,但我的愁并未因此而减少。
我无聊地倚靠在银色的屏风上,生怕泪水涟涟满面。
伤心欲绝,沉香重燃,闲时弹奏瑶琴,却只能徒增夜晚的寒冷和对远方人的思念。

注释

坠红:飘落的红花。
浓绿:浓厚的绿色。
春晚:晚春。
厌厌:慵懒无力的样子。
杜鹃:鸟名,叫声凄凉。
愁与春归:愁绪随着春天的离去。
银屏:银色的屏风。
泪痕:泪水的痕迹。
沈水:沉香,一种香料。
瑶琴:古代的名贵琴。
夜寒:夜晚的寒冷。
人远:远方的人。

鉴赏

这首宋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象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坠红轻,浓绿润"写出了花瓣飘落的轻盈和绿叶的湿润,营造出暮春的宁静与生机。"深院又春晚"点明了时间的流逝,春光将逝。

"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描绘了主人公慵懒的情态,春困之余,连妆扮都失去了往日的精神。"三月风光,五更魂梦"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凄美,杜鹃鸟的啼叫催促着春天的离去,使人心情更加沉重。

"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去的哀愁,这种愁绪并未因春的离去而减少。"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写出她独自倚靠在银色的屏风上,内心充满哀伤,害怕自己的泪水会溢出。

最后三句"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通过沉香烟雾缭绕和闲弹瑶琴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试图排解愁绪的努力,但夜晚的寒冷和远方的人让她无法真正释怀,内心的痛苦与孤独愈发强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春末时光的深深感慨和主人公的孤独愁苦。

收录诗词(155)

程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籍贯: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86

相关古诗词

桃源忆故人

粉霜拂拂凝香砌。酝酿梅花天气。月上小窗如水。

冷浸人无寐。平生可惯闲憔悴。担负新愁不起。

消遣夜长无计。只倚熏香睡。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浣溪沙(其三)

翠葆扶疏傍药阑。乱红飘洒满书单。

清明时节又看看。

小雨勒成春尾恨,东风偏作夜来寒。

琴心老尽不须弹。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四)

薄日移影午暑空。一杯何事便潮红。

扇纨挥尽却疏慵。

早睡情怀冰枕外,夜来消息雨荷中。

不须留烛眩房栊。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五)

闲倚前荣小扇车。晚妆无力亸云鸦。

凝情香落一庭花。

笑挽清风归玉枕,懒随缺月傍窗纱。

羞红两脸上娇霞。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