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过毕家池有姓陈者送香橙八颗云有子在太学名景初有佛舍额曰永固院临水而门闭有神祠云江南吴王庙必孙氏也(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江东英杰孙郎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敬仰之情。
首句“江东英杰旧孙郎”,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将目光聚焦于江东地区的一位杰出人物——孙郎,这里的“孙郎”指的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以其英明与功绩著称。通过“旧”字,诗人强调了孙郎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接着,“遗烈于今尚未忘”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孙郎及其功绩的怀念与敬仰。即使时间流逝,孙郎的英勇事迹与伟大成就依然被人们铭记在心,体现了历史人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犹有神祠枕流水,一间茅屋似昭王”则是对孙郎庙宇的描绘。诗人想象着在水流旁有一座纪念孙郎的神祠,如同昭王庙一般,不仅体现了孙郎庙宇的地理位置之佳,更寓意着孙郎的英灵与精神如同昭王一样,得到了后人的尊崇与祭祀。这里通过“神祠”与“茅屋”的对比,既展现了庙宇的庄严与神圣,也暗示了孙郎庙宇可能的简朴与低调,进一步凸显了孙郎的谦逊与高尚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颂了孙郎的历史功绩,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深敬意与怀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英雄人物的崇高评价与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