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许居士

山仪不裹庞公帽,亸袖深藏傅老槌。

敲磕诸方应未已,眼头乖角少人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山仪不再戴庞公那样的帽子,宽大的衣袖里藏着傅老的木槌。
敲击各种乐器的声音似乎永无止息,只有眼睛的独特角度才有人能察觉。

注释

山仪:形容山的形状或布局。
庞公帽:指古代隐士庞德公所戴的朴素帽子。
亸袖:垂落的衣袖。
傅老槌:可能指一位名叫傅的老工匠,他的工具是木槌。
敲磕:敲击或敲打。
诸方:各方、各处。
眼头:眼睛的部位。
乖角:独特、与众不同之处。
人知:被人察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赠给一位名叫许居士的朋友的作品。诗中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许居士的独特形象。"山仪不裹庞公帽",这里的"山仪"可能指的是许居士的仪表或风度,而"庞公帽"是隐士常戴的帽子,诗人暗示他并未完全遁入山林,保持着世俗的仪态。"亸袖深藏傅老槌","亸袖"形容衣袖下垂,"傅老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暗指许居士深藏不露,像傅说那样内敛而不张扬,手中仿佛握有解决问题的智慧。

"敲磕诸方应未已","敲磕诸方"可能象征着许居士在世间周旋,不断寻求知识和智慧,"应未已"表示这种探索还在继续。"眼头乖角少人知","眼头乖角"形容眼神中的机智与独特,但这种聪明才智并不为一般人所理解,更显其低调内敛。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刻画了一位深藏不露、富有智慧的居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许居士的敬佩和欣赏之情。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赠妙洁道人

妙心明洁契如如,操履分明女丈夫。

庞老家风殊不二,摝篱高价许谁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赠妙喜社道友

断来妙喜针锋上,塞破虚空不碍空。

昔日维摩今社友,相逢个个有神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禅客智仁

法战场中树胜旗,话头何似问头危。

古人减灶添兵处,切忌交锋蹉过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霞光亭

灵迹宣符岂易量,故应祥彩发天藏。

真风不逐三韩去,直至如今草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