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丈母莱国夫人沈氏三首(其二)

林泉当丝竹,丞相巧安贫。

珍重承夫意,清修报主身。

指千随嗜好,体一写姻亲。

更有衔恩者,妻孥寄食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节操,以清修来报答丈夫的深情厚意。她选择与自然为伴,如同林泉中的丝竹,象征着她的超然脱俗。尽管生活简朴,甚至巧妙地适应了贫困,但她的心灵却充满了对丈夫的怀念和感激。

“林泉当丝竹,丞相巧安贫。” 这两句诗通过将夫人比作林泉中的丝竹,以及巧妙地适应贫困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她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林泉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丝竹则代表了艺术与文化的美好,两者结合,寓意夫人虽处简陋,但内心充满艺术与文化的滋养。

“珍重承夫意,清修报主身。”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夫人对丈夫深沉的情感和忠诚。她珍惜并铭记着丈夫的意愿,通过自己的清修来回报丈夫的养育之恩,体现了深厚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

“指千随嗜好,体一写姻亲。” 这两句可能是指夫人在丈夫生前,能够理解并满足他的各种喜好,而在丈夫离世后,她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维系着与家族亲友的关系,体现了她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更有衔恩者,妻孥寄食频。” 最后两句提到了一些人因为得到夫人的恩惠而频繁地依赖她,这既是对夫人美德的肯定,也暗示了她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慈爱与帮助的角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夫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优雅,以及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是一首赞美女性美德的佳作。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故丈母莱国夫人沈氏三首(其三)

爱女终身托,婴儿半路遗。

讣音非不达,忧思恐难支。

已及黄泉见,应怜白首期。

爱恩均罔极,泪尽挽歌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元日登天长县城

元日登临一腐儒,感今怀昔愧微躯。

此城曾是千秋县,有水呼为万岁湖。

南渡向来纡翠驾,北征何日会京都。

祖功宗德无边际,可恨长淮限一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常之元日复用韵

椒花祝处羽觞飞,第一春光勿愿违。

已是浃旬弹指过,可堪维暮转头非。

诗签络绎须盈袖,酒盏淋漓听满衣。

老去寸阴尤爱惜,久拚带减沈郎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人日用常之韵寄才叔居甫

断肠梅作雪纷飞,似与金花巧胜违。

此日共怜人日是,今春谁道我春非。

閒中风月为莲社,醉里莺花即锦衣。

题寄草堂须记取,莫孤绿绕惜红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