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子/竹马儿.柳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

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乍引柔条萦路。

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

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

到此曾追想,陶潜旧隐,忆隋堤津渡。

三眠昼永凝露。更许黄鹂娇语。

似怕日暖,飞花成絮,拟雪堆绣户。

待放教婆娑,如眉处、笼歌舞。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翻译

正当春天美景归来,清晨的章台,官道旁的柳树散发出缕缕香气。
柳枝在烟雨中摇曳,遮掩着桃花和杏花,春神最先赋予它们生机。
刚柔的柳条缠绕小路,嫩黄的花朵倒映在渭城早晨的雨水中。
翠绿的柳丝随风轻拂,静静地落在玉制的栏杆上。
我曾在这里追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想起隋堤边的渡口。
白天漫长,三次醒来仍有露珠,黄鹂鸟娇滴滴地鸣叫。
似乎怕阳光太热,飘落的花瓣聚集成絮,像是要堆积在绣户的雪景。
等待着柳絮纷飞,如同女子的眉毛般,为庭院增添歌舞的风情。

注释

韶景:美好的春光。
章台:古代长安的街道名。
官柳:官府门前的柳树。
东君:春天的神祇。
柔条:柔软的柳枝。
渭城: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附近。
三眠:指植物经历三次睡眠,即萌芽、生长、开花。
黄鹂:一种鸣禽,叫声悦耳。
绣户:装饰华丽的窗户。
婆娑:形容柳絮飘舞的样子。

鉴赏

这首宋词《竹马子·竹马儿·柳》是曹勋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章台(可能指某地的街道)上柳树在雨后散发出的清香,柳条在烟雨中轻柔地缠绕道路,如同美女的秀发。柳叶上的露珠在渭城晨雨后闪闪发光,翠绿的柳丝随风轻轻搭在栏杆上,营造出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诗人借此景联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以及隋堤边的渡口,表达了对古人闲适生活的向往。接着,他描述了柳树在春日里生长繁茂,黄鹂的娇啼声仿佛怕阳光过热,带来飞花如絮的景象,又如白雪般堆积在绣户前。最后,诗人期待着让这些柳树在如眉弯弯的地方,成为歌舞的背景,增添欢乐气氛。

整首词通过柳树这一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寄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

也爱休官。也爱清闲。谢神天、教我愚顽。

眼前万事,都不相干。访好林峦。好洞府,好溪山。

日月如盘。缺又还圆。自然他、虎踞龙蟠。

河东上下,一撞三关。看也非悭。也非易,也非难。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西江月(其一)丹桂

霞绮浓披翡翠,晨光巧上珊瑚。丹林偏许下清都。

香占深岩烟雨。秋到九华宫殿,赭袍红借繁珠。

广寒桂与世花殊。不带人间风露。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琵琶

弦泛龙香细拨,声回花底莺雏。低眉信手巧工夫。

犹带巫烟楚雨。人占东风秀色,花笼宝髻真珠。

锦绦金凤要人扶。只恐乘鸾飞去。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二)西园雪后

连夜六花飞舞,清晨玉境瑶阶。湖山寒雾隐楼台。

难画西园真态。月殿九华同到,雕舆乘兴俱来。

浮春帘密锦筵开。不是山阴访戴。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