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监试举人

登科岁云徂,旧学日将落。

外遭饥寒侵,内苦忧患铄。

传家足坟史,遗说本精约。

群言久纷荡,开卷每惊矍。

居官忝庠序,授业止干籥。

朝廷发新令,长短弃前彟。

缘饰小学家,睥睨前王作。

声形一分解,道义因附托。

安行厌衢路,强挽就縻缚。

纵横施口鼻,烂熳涂丹垩。

强辩忽横流,漂荡终安泊。

忆惟法初传,欲讲面先怍。

新科劝多士,从者尽高爵。

徘徊始未信,衒诱终难却。

嗟哉守愚钝,几不被讥谑。

独醒惭餔糟,未信耻轻诺。

敢言折锋铓,但自保城郭。

有司顾未知,选试谬西洛。

群儒谁号令,新语竞投削。

虽云心所安,恐异时量度。

诡遇便巧射,晚嫁由拙妁。

谁能力春耕,忍饥待秋穫。

闻兄职在监,考较笔仍阁。

缩手看傍人,此意殊未恶。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科举之年已逝去,旧学日渐衰微。
外受饥寒侵袭,内心忧虑如焚。
家族传承的学问以史书为主,教诲简洁精要。
众多言论长久纷乱,翻开书卷常感震惊。
做官虽在学府,教学仅限于基本知识。
朝廷发布新政策,摒弃旧规。
专注于小学教育,轻视前代君王的做法。
声音和形式被分开解说,道义借此寄托。
厌倦了大道上的喧嚣,勉强接受束缚。
随意发表言论,随意涂抹教义。
强行辩论突然兴起,最终归于平静。
想起初传佛法时的敬畏,讲解时心中羞愧。
新科考试鼓励士子,跟随者皆得高位。
犹豫不决,难以抗拒诱惑。
感叹自己守愚钝,几乎遭受嘲笑。
独自清醒,以糟糠为耻,不愿轻易承诺。
不敢直言锋芒,只求自我保护。
官府似乎并未明察,选拔考试出错。
学者们争论不休,新观点层出不穷。
虽然心安,但怕未来评判不同。
侥幸得势者善于投机,晚婚由他人决定。
谁能坚持春耕,忍受饥饿期待秋收。
听说兄长任职监察,考核之事暂搁。
旁观他人忙碌,我对此感到不满。

注释

日将落:逐渐衰落。
饥寒:外部困难。
忧患:内心的困扰。
坟史: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精约:简明扼要。
纷荡:混乱。
惊矍:惊讶。
干籥:基本的知识或职责。
长短:新旧政策。
前彟:过去的准则。
小学家:专注于基础教育的人。
睥睨:轻视。
道义:道德原则。
附托:依托。
衢路:大道。
縻缚:束缚。
烂熳:随意。
丹垩:教义。
横流:一时兴起。
安泊:平静。
法初传:佛法初传时期。
面先怍:脸红羞愧。
高爵:高位。
徘徊:犹豫。
衒诱:诱惑。
餔糟:吃糟粕。
轻诺:轻易许诺。
城郭:自我保护。
选试:选拔考试。
西洛:洛阳,古代的学术中心。
投削:削减、废弃。
量度:评价标准。
巧射:投机取巧。
拙妁:笨拙的媒婆。
春耕:农事。
秋穫:收获。
监:监察官。
考较:考核。
缩手:袖手旁观。
恶:不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子瞻监试举人》。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批判和反思。他描述了登科后的失落感,旧学凋零,内外困苦,尽管家中祖业丰厚,但面对纷繁世事,经典学问显得苍白无力。他在官场中感到束缚,新政策的推行使他质疑传统,学术界浮躁,教育质量下降。诗人对于考试选拔的公正性表示怀疑,担心个人的诚实和原则会受到嘲讽。他感叹自己坚守愚直,不愿迎合潮流,但也承认在社会压力下难以抗拒诱惑。他讽刺那些投机取巧的人,而真正愿意耕耘学问的人却处境艰难。最后,诗人提及兄长监考之事,自己袖手旁观,内心对此有所不满。整首诗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诗人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读道藏

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

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

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

有言至无言,既得旋自忘。

譬如饮醇酒,已醉安用浆。

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

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

哭已辄复笑,不如敛此藏。

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

安得西飞鸿,送弟以与兄。

形式: 古风

和子瞻调水符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

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

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

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

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

形式: 古风

和子瞻铁拄杖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知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