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形式: 古风

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尽日:整天。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开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即展现了这种思念之情,梅花不仅是美丽的象征,也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愁和忠贞之意。诗人通过折梅寄送的行为,传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

接着,“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则是女子形象的描绘,她独自一人在西洲,穿着红色的单衣,头发上饰有黑色的鸦雏(一种古代妇女用的发饰),形象鲜明。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这里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空旷和孤寂的情调,女子独自一人站在桥头,夕阳西下,鸟儿归巢,风吹动了树木,给人以深邃之感。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这里的“翠钿”可能是指门上的装饰,也可能是女子身上的佩饰,不管如何,它都增加了一份柔美。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这几句诗表达了女子的无限哀愁,她独自一人在南塘边采摘莲藕,莲花高过自己的头顶,这里的“郎”应是指心中的那个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子”和“莲心”都是对爱情的比喻,女子在玩弄莲藕的时候,内心的思念之深也如同莲花的色泽一般纯净而又强烈。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诗人通过望着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来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虽然那个人没有到来,但她的目光依然停留在他可能出现的地方。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这几句诗描写了女子登上高楼眺望的情景,她的目光穿过栏杆,却始终无法看到心中所想之人,反映出一种无奈和渴望。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这里的景物描写又一次营造了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情感氛围,女子的心情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反映出她内心的忧愁和无尽的思念。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最后一句则是对南风的寄托,她希望通过南风将自己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景物刻画以及深情的想象,将女子对爱人深沉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阳度(其二)

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二十一)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

但看裙带缓几许。

形式: 古风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五十五)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襄阳乐(其七)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

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