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定风波·小鬟》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位小鬟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气质与风韵。
“不待闻歌唤奈何”,开篇即以一种不经意的语气,暗示了小鬟的存在感之强,无需歌声呼唤,她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接下来,“水精帘子是银河”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透明如水晶的帘子比作银河,既形象地描绘了帘子的晶莹剔透,也隐喻了小鬟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人注目。
“帘子打开垂首立”,进一步刻画了小鬟的动作与姿态,垂首而立,既显得谦逊又不失优雅,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对某事有所期待。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她的内敛与含蓄,也暗示了她内心的丰富情感。
“情急。今朝无黛点双蛾”,通过“情急”二字,透露出小鬟内心的情感波动,即使是在平静的外表下,她的心中也有着难以言说的思绪。而“今朝无黛点双蛾”则描绘了她未施脂粉的状态,却依然有着自然之美,强调了她本身的气质与魅力。
“碧玉小家能大雅”,赞美了小鬟虽出身平凡,却能展现出高雅的气质与风度,体现了她内在修养的深厚。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不以貌取人,注重内在美的价值观的一种颂扬。
“窗下。不加脂粉媚情多”,进一步强调了小鬟的自然美,即使不施脂粉,她的表情和眼神中流露出的情意已经足够动人。这种自然之美,往往比刻意修饰更具有感染力。
“袅袅花枝禅意在”,以花枝的轻盈与禅意相联,象征小鬟的举止与心灵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仿佛与自然界的美好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须戴。何妨一笑见维摩”,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小鬟的欣赏与赞许,认为她无需刻意装点,一个微笑就能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如同佛经中的维摩诘尊者一般,深藏不露,却又光芒四射。这不仅是对她个人魅力的肯定,也是对那种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定风波·小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小鬟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