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松风海月方丈,为普慈寺林清远赋

普慈寺主会当年,画雀双鸣赴法筵。

风过忽闻松上雨,月行不离海中天。

三生身性何曾改,一念声闻总是缘。

先辈往还成故事,玉围曾解寺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寄题松风海月方丈,为普慈寺林清远赋》。诗中,诗人通过对普慈寺主当年盛会的回忆,描绘了寺内一幅生动的画面:画中的雀儿双鸣,仿佛参与了佛法的盛宴。接着,诗人运用“风过忽闻松上雨”和“月行不离海中天”的意象,展现出松林间清风与月光的自然和谐,暗示出佛法的深远与宁静。

“三生身性何曾改,一念声闻总是缘”两句,表达了佛法修行者恒常不变的本性和对佛法教诲的深刻领悟,强调了因果和缘分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先辈往还成故事,玉围曾解寺门前”收尾,既赞扬了普慈寺的历史传承,又寓言般地提及寺前的玉围(可能指佛塔或珍贵的装饰),增添了历史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赞美了普慈寺的禅意氛围和佛法精神,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缅怀。

收录诗词(1029)

张昱(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字:光弼
  • 号:一笑居士
  • 籍贯:元明间庐陵

相关古诗词

集云轩

妙严院主断声闻,密室圆光覆树云。

床下虎心俱化善,阶前鸟迹自成文。

池窥片月遗空相,树接诸天散异芬。

传诵六时行道处,至今轩户集氤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西畴,为陈生赋

负郭有田何所忧,每年春事在西畴。

耕回收犊系墙角,客至呼鸡下树头。

织女机边祈杼柚,天田星下祝瓯窭。

豳风七月诗歌罢,土鼓洼樽乐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宝林方丈,留别伯举法师

金相浮图千级开,杂花如雨在莓苔。

要看弹指成楼阁,未许胡僧话劫灰。

法器即如廊庙具,宝林自是栋梁材。

虽然一片袈裟地,不是儿孙不可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报国寺东堂止庵祥尊师

觅船直欲横塘去,船去横塘为访谁?

白首正惭玄度老,碧云曾与惠休期。

山林此日多高士,风雨连床可论诗。

入社既能容载酒,陶潜无复更攒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