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变堂大令和前折梅联句并绘梅花横幅见赠赋谢

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

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

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

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

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

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

一幅相遗趣横溢,细数枝南与枝北。

披图髣髴到江边,一笑相逢旧相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沈变堂大令和前折梅联句并绘梅花横幅见赠赋谢》由金武祥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梅花图景,以梅花为中心,巧妙地融入了春风、官阁诗人、健步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首句“江边一树冲寒开,梅花闹处春风来”,以“冲寒”二字点明梅花在严冬中傲然绽放的坚韧精神,同时通过“闹”字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盛开时的热闹景象,仿佛春天已经悄然来临。接着,“官阁诗人动诗兴,可惜健步难移栽”两句,将场景进一步扩展至官阁中的诗人,他们被这美景所激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但又感叹于梅花难以移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后半部分“君作梅花诗,诗中能有画。岂知能画如能诗,写上生绡逞奇怪”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画合一的主题,指出画家不仅能够以诗的语言表达情感,还能以画的形式展现诗意,两者相得益彰,创造出超越寻常的美感。

“墨痕枯瘦妙入神,逃禅老人身外身”描绘了画家的技艺高超,其笔下的梅花虽枯瘦却神韵毕现,仿佛画家已将自己的精神融入作品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初疑月地堕香影,便与孤山娱好春”通过比喻手法,将梅花之美比作月光下的香影,与孤山的春色相映成趣,进一步强化了梅花的高洁与春意盎然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表达了对赠予者沈变堂的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艺术创造的敬仰,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江邹孝子刲股行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

形式: 古风

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更番治具招集鸿雪轩亦岁暮一乐也席上口占

杯盘连日扰郇厨,绿酒红灯且共娱。

百斗未曾酣李白,一毛原不拔杨朱。

诸公手试烹鲜妙,贱子心偏饱德腴。

也算客中逢胜会,此番鸿雪记能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别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二首(其一)

过从频番忽唱骊,搏沙吹散怅临岐。

重逢定遂三生愿,小聚刚逾两月期。

棠荫尚欣留旧治,梅花还共赋新诗。

不才自愧千金帚,却荷逢人说项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别樵孙茂斋芷香三明府二首(其二)

萍聚天涯好共敦,几回觞咏乐晨昏。

莺花后日虚良会,鸿雪当年认旧痕。

此去奇文谁共赏,何时别绪更重论。

怜他江畔春初柳,未放长条也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