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岩

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

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

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

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还未到达子陵台,已先看见龙门石。
世间万物被群峰镇压,龙门石突然耸立成双壁。
清澈的泉水划出道路中线,仿佛高门大开般敞亮。
砍柴的孩子在幽深的小径奔跑,渔家隐藏在深绿色的湖边。
年迈的钓鱼人悠然垂钓,全然不知有旅人经过。

注释

子陵台:古代地名,相传为汉代隐士严子陵的居所。
龙门石:可能指代壮观的山石或地标。
万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群峰:众多的山峰。
樵童:打柴的孩子。
渔户:捕鱼的人家。
沈碧:深沉的绿色,形容湖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山水景色的画面,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和哲理。从“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龙门岩这一自然奇观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描述了龙门岩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万物镇群峰”表明这里是众山之首,气势宏大;“闯然耸双壁”则形象地描绘出两边山壁如刀削斧凿,险峻而又雄伟。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中的“清泉”为诗人眼中的龙门岩下流淌的清澈溪水,"界中道"则可能是指这清泉在山间形成的小路或自然分界;"亢若高门辟"则形容这里犹如高耸入云的大门被开启,为诗人展示了一幅开阔的景象。

接下来的“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表达了在这自然山水间,樵夫(伐木者)和渔人(捕鱼者)的平静生活。"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则是对一位老翁钓鱼的描写,这位老翁头发已经变白,却不知诗人这位“行客”来到了这里。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向往,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寄托。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麇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趑趄。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形式: 古风

同孝叔游玉泉

石磴松阴一化城,泉源疑透古瑶京。

僧知到耳此根静,客来洗心诸虑清。

星记祥光重璧合,蓝田霁色暮烟生。

潺湲似识君将去,相送出山多别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后庵试茶

郡僻好藏身,心閒久无事。

前轩饱食罢,后庵取茶试。

岩边启茶钥,溪畔涤茶器。

小灶松火然,深铛雪花沸。

瓯中尽馀绿,物外有深意。

滥官来此游,时得拂尘累。

莫笑后庵茶,閒中好滋味。

形式: 古风

州宅

万叠湖山烟水滨,朱门画戟间松筠。

登临不踏红尘路,燕寝长居紫府春。

昼静欲骖风外驾,夜寒疑是月中身。

我惭白首方怀绂,犹得蓬莱作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