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寺

百里见高峰,山僧出寺逢。

老松栖倦鹤,幽霭度疏钟。

野阔饶风露,岩深无夏冬。

不知天已暮,归骑尚从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过山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

首句“百里见高峰”,开篇即以远眺之景引入,暗示了山寺所在之地的高峻与遥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山僧出寺逢”一句,将视线聚焦于山寺之中,通过“逢”字,仿佛让读者也成为了这场偶遇的一部分,增加了故事感和参与感。

“老松栖倦鹤,幽霭度疏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静谧与神秘。老松树下,倦鹤栖息,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远处的钟声,透过轻柔的雾霭传入耳畔,更添了几分禅意与空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和谐统一,也暗含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向往。

“野阔饶风露,岩深无夏冬”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山寺周边的自然环境。广阔的田野上,风露交加,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深邃的岩石之间,则四季如一,仿佛与外界的季节变化隔绝,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不知天已暮,归骑尚从容”两句,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引出了诗人对时间感知的微妙变化。在山寺的静谧与美景中,诗人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归途中的马儿显得从容不迫,才意识到日已西斜。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过山寺》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山寺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31)

石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叶守

紫衣高盖客,谁复叹升沉。

万里图南翼,平生拱北心。

麦岐看入颂,牛角遇知音。

他日檐廊上,凭君作傅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湖

城中稀暇日,取适过林泉。

古寺排金榜,离宫枕玉泉。

折花聊映醉,藉草亦成眠。

不学王孙呕,平心过百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城北

怅望城东北,远风增客愁。

生涯自流水,人世本虚舟。

泪向清时堕,身当未老投。

谁能齐万物,长啸忆庄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哭贵闲女

何处能忘尔,纱窗睡起迟。

古诗吟绝句,小学诵题辞。竹马朝随伴,?笙手自吹。

有时端坐久,狼籍画双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