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为沙士清题

青山一片知何处,云际依稀辨汀树。

春来泉壑尽争妍,翠雨溟濛飞薜荔。

山下茅茨凡几家,小桥流水竹林斜。

阴阴萝径留啼鸟,寂寂柴门掩落花。

故人家住钱塘曲,彷佛当年旧书屋。

望海楼头夕照明,富春郭外平芜绿。

西湖高柳拂晴烟,载酒时乘贺监船。

鹫岭朝涵霞气润,鸥波夜逗月华圆。

朅来旅食秦淮邸,回首湖山渺何许。

诗兴常寻仙姥云,梦魂几听胥江雨。

南宫先生笔有神,画图重见李将军。

晴窗暇日一披玩,万壑千崖尽在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童轩的《山水图为沙士清题》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深的情感寄托。首联“青山一片知何处,云际依稀辨汀树”以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青山隐于云雾之间,汀树若隐若现的景象,富有朦胧美。接下来的诗句“春来泉壑尽争妍,翠雨溟濛飞薜荔”,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和雨后翠藤蔓生,展现了山间景致的生动活泼。

“山下茅茨凡几家,小桥流水竹林斜”则转向了山脚下的村落,描绘了简朴宁静的生活画面。诗人进一步通过“阴阴萝径留啼鸟,寂寂柴门掩落花”表达出山居的静谧与落花的凋零,寓含时光流转的感慨。

下半部分,诗人回忆起故园的钱塘,以及西湖、望海楼、富春江等地的美景,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最后,“诗兴常寻仙姥云,梦魂几听胥江雨”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仙踪梦境的追求。

整体来看,童轩以诗笔勾勒出一幅幅山水画卷,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融合,展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而“南宫先生笔有神,画图重见李将军”则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暗示了诗人对艺术的欣赏和对历史的追忆。

收录诗词(561)

童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常夏仲昭墨竹为庄宪使尚源题

使君爱竹如爱玉,日日故园看不足。

一朝峨豸入中台,老柏啼乌恒在目。

京师寸土如寸金,地窄那堪栽半林。

此君不见岁已久,几回梦落湘云深。

容台仙吏才非俗,胸中剩贮筼筜谷。

清兴时时扫袜材,砚池风雨吹寒绿。

何年写此妙莫当,赠君不减双明珰。

高标稍类螭头笔,直干犹含柱下霜。

君今长宪滇云外,高节清风谁不爱。

红紫羞看世态多,冰霜不改虚心在。

闲来对此不胜清,耳边疑有蛟龙声。

何当截作仙人杖,携上紫霄朝玉京。

形式: 古风

哀都宪张先生

大雅寥寥久不作,畴能接武三百篇。

西都苏李最卓荦,遗音近古犹堪传。

后来文章建安骨,七子磊磊争雄先。

晋朝鲍谢亦仅数,渊明制作真天然。

悠悠理趣自萧散,不学小伎呈雕镌。

齐梁之下委靡不复振,纷纷聒耳喧秋蝉。

有唐作者相继出,一代雅奏鸣宫县。

杨王卢骆首奇拔,高岑韦柳堪齐肩。

天生李杜实冠绝,光燄万丈直视人无前。

闵时愤事吃吃不离口,彷佛古意犹能全。

先生生居百世后,蚤有巨笔如长椽。

胸中吞吐经子史,顷刻变化驱云烟。

由唐直溯到汉魏,历取次和无遗编。

大而宇宙明日月,神怪幽隐枝葩连。

揄扬讽咏不一足,豪思溢出有若万斛滚滚奔原泉。

词场袖手莫敢敌,况欲掉鞅跻其巅。

平生精力尽斯学,发为事业輷天渊。

三关净扫馘群孽,六察总纪师多贤。

犯颜纳说任斯道,拯民涂炭沉痾痊。

时时欬唾落珠玉,世人孰得窥其玄。

我生幸获识光霁,低头东野愿执鞭。

先生不鄙笑谓我,子作可等卢玉川。

菲才岂敢遽云尔,先生善诱何勤拳。

昨朝入觐上京国,意谓簪盍期残年。

孰知先生弃我去,奄忽羽化随飞仙。

钧天帝都极宏丽,骖鸾控鹤上下相周旋。

文章在世万古耿不泯,化为列宿河汉边。

芒寒色正烛下土,要令天下群瞽俱能辩析媸与妍。

先生于斯固无憾,我独私心■■如烹煎。

松风日夕起涧壑,助我于邑凄哀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山水图次尚宝宋士皋韵

蘼芜吐碧连洲渚,无数眠鸥不飞起。

青山重叠画屏开,疑是朝来洗轻雨。

新縳茆斋傍水乡,濯缨几度和沧浪。

相过况有知音在,绝胜成都旧草堂。

形式: 古风

秋江晚眺图为曹宪副廷彰题

金门画史小李徒,何年写此秋江图。

斜阳杳杳下林杪,隔岸几点青山孤。

时当深秋八九月,红叶似锦烟中铺。

清霜萧萧悴高柳,浅水猎猎涵疏蒲。

茅亭一个傍山麓,人迹不到堆寒芜。

就中岂无高尚者,皓首甘作林泉枯。

江头二客久不去,气岸颇似黄与苏。

抱琴何处觅知己,矫首眺望仍踟蹰。

矶边舴艋差可渡,似欲放浪为欢娱。

水清沙白秋正肃,佳趣彷佛君山湖。

断霞留影带残雨,连雁欲下相惊呼。

前村有酒可剩酤,亦有巨口淞江鲈。

江山若此岂易得,览胜不来空负吾。

望中疑是尚书宅,青红楼阁相萦纡。

书声隐隐起林壑,剑气烨烨腾天衢。

年登百顷刈云子,岁晚千头收木奴。

地灵岂徒富物产,人才项背无时无。

凤池乌府相照耀,山川钟秀信不诬。

君家世业有如此,辋川赤壁焉能逾。

何时许我载轻舸,与君汗漫直上寻蓬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