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垄道中晓发作

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

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乡间小路上行走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各种细节,如微风、败纸、孤月、遥山、村鸡、星影、滩声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首句“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境,通过风吹败纸的细节,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接着,“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描述了诗人起身启程,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的画面。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和山峦赋予了生命,月亮似乎在岩石上休息,山峦则隐匿于雾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意境。接下来,“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通过鸡鸣和行人的脚步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色,曙光初现,但天色仍未完全明亮,诗人在此短暂休息。最后,“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通过辨认前方树林的星影和听到近处水流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敏感感受。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站在溪边,用手捧起月光,漱口时感受到清凉,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想要休息,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平静,吟诵之声不时响起,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中港待渡

归途心怯远,晓夜厌奔驰。

马健兼程疾,潮平待渡迟。

遥山斜照薄,极浦晚霞移。

伫立垂杨下,摇鞭且赋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中港海濒,晓行遇雨

晓行多荦确,劳悴欲消魂。

远屿浓云没,长空旭日昏。

风高帆竞捷,雨急树齐喧。

旷野无从避,挥鞭指近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盐水港归途

岭下多沙碛,弯环出水滨。

山云堆臃肿,海日散轮囷。

潮势狂吞艇,风威猛扑人。

舆窗时半启,放眼尽埃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论诗(其一)

杜、苏以外岂无诗,界宋分唐祗自欺。

何必寻仙蓬岛上,性情相合即师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