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毛氏西园的静谧与幽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景色和园中人物的生活状态。
首句“毛氏西园好”,开门见山地赞美了西园的美好,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着,“溪南未有之”则进一步强调了西园的独特之处,暗示这里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景致。
“参横虎出夜,松暝鹤归迟”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生动画面。参星已经横挂天际,预示着夜深人静;此时,山中的老虎或许正趁着夜色外出觅食,而远处的松林中,一只鹤迟迟未归,似乎在享受这宁静的夜晚。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病骨青藜杖,秋香短竹篱”则转向了对园中人物的描写。诗人以“病骨”形容主人的体态,但通过“青藜杖”的使用,暗示了主人虽身体欠佳,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同时,园中的“秋香”与“短竹篱”相映成趣,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营造了一种淡雅清新的氛围。
最后,“小窗孤榻在,合眼见巢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小窗前,孤榻上,闭目冥想,仿佛能见到古代高士巢父与许由的形象,寓意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过一种简朴而自由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毛氏西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