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所作的《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首句“六经学不传,谁能寻坠绪”表达了对古代经典学问传承的感慨,指出学习六经之道不易,能够探寻其遗失的线索更是难上加难。接着,“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赞扬对方家族有良好的教育传统,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根基,而且不拘泥于琐碎的注释。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以韦氏家族比作璀璨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家族人才辈出的盛况。“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则赞美对方胸襟广阔,犹如黄叔度一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深邃的思想。
接下来,“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揭示了世俗社会中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的现状,而“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则警示这种短暂的快乐往往难以持久,容易迷失方向。
“余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复杂社会中早早就认识到追求道德和真理的重要性。“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描述了诗人追随父亲的脚步,致力于学问和道德修养,即使多年过去也未曾离开。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引用孔子弟子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荆楚之地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比喻开始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如同寻找鱼和兔子的踪迹一样。“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絷”表达了最终在道义的引导下,找到了内心的真正乐趣和满足。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描绘了诗人静坐思考,内心平静,不再被外界的杂念所困扰。“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则表示在这样的状态下,心灵得到了深刻的领悟和满足。
最后,“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期待。“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则是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理解并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则以美丽的梦境结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