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母吟

白头母,乌头妇,妇姑啼寒抱双股。

妇哭征夫母哭儿,悲风吹折庭前树。

家有屋,屯军伍,家家有儿遭杀虏。

越女能嘲楚女词,吴人半作淮人语。

东营放火夜斫门,白日横尸向官路。

母言我侬年少时,夫妻种花花绕蹊。

夫亡子去寸心折,花窦花窠成瓦埒。

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归姊妹家。

兰芽菊本已冻死,惟有春风荠菜花。

只怜新妇生苦晚,不见当时富及奢。

珠帘台榭桃花坞,笙歌院落王家府。

如今芳草野乌啼,鬼火磷磷日未西。

侬如叶上霜,死即在奄忽。

新妇固如花,春来瘦成骨。

妇听姑言泪如雨,妾身已抱桥边柱。

纵使征夫戍不归,芳心誓不随波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基的《白头母吟》描绘了一位白发老母和年轻寡妇在战乱中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妇姑啼哭、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的场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悲风吹折庭前树"象征着家庭的破碎,"家家有儿遭杀虏"揭示了战祸的普遍性。"越女能嘲楚女词,吴人半作淮人语"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交融与混乱。

诗中以花为喻,昔日的美好生活与眼前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花窦花窠成瓦埒"暗示了家园的荒凉。"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归姊妹家"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生活的艰辛。"兰芽菊本已冻死,惟有春风荠菜花"则展现出春天的顽强生命力,但也是贫瘠的写照。

最后,诗人以新妇自比,表达出坚韧的决心,"新妇固如花,春来瘦成骨",即使生活再苦,也不愿随波逐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与坚毅。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风行

春风吹花快如剪,柳条婆娑颜色浅。

四更急雨作轻寒,零落余香上苔藓。

街泥污人不出户,强以一樽聊自遣。

西家酒熟复苦贵,收拾春衣倩人典。

斋厨久断鱼肉腥,细嚼芹菹胜禁脔。

时平戚戚恐寒饥,况乃厄运愁不免。

丑妻念我忧无薪,私爨破箦炊户楗。

客来嗟吁但枯坐,惭愧不得具茶荈。

今朝棠梨开一花,天气自佳日色篽。

西南诸峰宛在望,暖霭晴烟张翠筜。

去年骢马虎丘前,醉折樱桃随步辇。

只今咫尺烽火隔,高栅长营依堑转。

极目郊原草树空,那得锄犁到沟畎。

东吴自经五世乱,四百余年绝兵燹。

物盛还衰满则亏,此理甚明知者鲜。

嗟予亲老诸弟隔,昼夜蹙额眉不展。

巷哭邻呼不敢闻,何暇谆谆问牛喘。

楼前旌旗芳草阔,紫燕未归帘半卷。

呼儿插花向晴昊,手把短须吟更拈。

准拟青鞋到处游,绕堤蒲柳春泥软。

形式: 古风

春愁曲

小楼十日听雨卧,春云作团拂帘过。

金黄杨柳晓初匀,雪白梨花春半破。

东家胡蝶飞无数,西邻燕子归两个。

玉关万里尺书稀,春风不似春愁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结客少年场行

情如飞絮任悠扬,心与游丝共短长。

花底若教连日醉,座中犹可少年狂。

新调锦瑟争传谱,巧制罗囊别贮香。

衣以凤翎分缝织,带将蛇角遍軿装。

豪名独擅秋千社,狭气平欺蹴鞠场。

白璧一双酬剑客,明珠百斛买胡娼。

金丸挟弹章台左,宝骑闻筝太液傍。

梅子短墙羞掷果,桃花深坞笑分浆。

每嘲春比人先老,不信愁如海叵量。

犹有旧时桃李梦,尚随胡蝶到辽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球场曲

软红十里平如掌,马蹄踏沙轻不响。

金袍玉带五陵儿,飞骑击球珠作赏。

身轻擘捷马游龙,彩仗低昂一点红。

倏忽飞星入云表,据鞍回袖接春风。

有时随地香尘滚,杨花乱扑桃花粉。

就窝夺得笑归来,月牙轻旋骊珠稳。

一生娇贵厌朝天,不信人间有倒悬。

但得花间风月好,打球场上自年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