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朱充仁示同舍

絮扑花然钥靓深,物华看即满曾阴。

鲁鱼是正成何补,莺燕勾牵著底禁。

声迹汾雎连汉鼎,报投绿绮间南金。

到家禊事应非晚,孤剑悬知出水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弇所作,名为《次韵酬朱充仁示同舍》。诗中描绘了春日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

首句“絮扑花然钥靓深”,以“絮”和“花”为意象,描绘了春日里飘落的柳絮与盛开的花朵交织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轻盈而绚烂的氛围。“钥靓深”则暗示了春色的浓郁与深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天的色彩所浸染。

“物华看即满曾阴”,进一步强调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曾阴”可能是指春雨后的湿润与清新,也可能是对春日短暂而珍贵的时光的感慨。

“鲁鱼是正成何补”,借用典故,表达了对事物本质与表面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考。鲁鱼指错把鱼当作鲁国的文字,这里比喻在追求事物的正确性时,是否真的有所裨益,引人深思。

“莺燕勾牵著底禁”,通过莺歌燕舞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和谐。这里的“勾牵”可能指的是相互吸引、彼此依存的关系,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和谐共生。

“声迹汾雎连汉鼎,报投绿绮间南金”,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汾雎可能是指河流或水流,与“汉鼎”、“绿绮”、“南金”等古代文化符号相联系,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蕴含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最后,“到家禊事应非晚,孤剑悬知出水心”,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期待以及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探索。禊事,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净化与回归。而“孤剑悬知出水心”则可能寓意着诗人希望像剑一样,经过磨砺后能够展现出真正的自我,表达了对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历史、人性等多重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张寿翁朝散有诗纪同舍名衔录次其韵

柳茸无力杏烧红,春入愁肠不散穷。

千佛经惭名姓入,一尊酒惬笑言同。

写成悬圃新联璧,分与秋风旧转蓬。

好样醉乡抛掷却,百钱输与杖头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贡院奏号奉呈同舍诸公

朝来甲乙去闻天,喜色胚腪淡墨前。

干斗已应千剑跃,抟风谁是一鹏骞。

路歧稳步青霄近,闾里倾心古语传。

收拾春光终未晚,烂游端属绿衣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晋之太博同舍常怆六世外祖郑氏苗裔中绝曩访得丘墓所在岁时享祀不辍乡里化之因有诗纪其事谋弇属和云

绸缪霜露他时感,零落昆云几叶孙。

原上有封吞马鬣,道边无石认羊蹲。

黄粱暗换尘劳世,白草重归血食魂。

未论纷纷悲往逝,的应凛凛愧生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和汪道济都讲惜惜吟

温柔乡定虚言耳,炉火功真长物哉。

疑别有天春不老,知谁为雨夜曾来。

满移妃子三汤梦,暗夺仙家一息胎。

燕玉浪传思暖老,个中消歇几沉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