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感作

记得趋庭鲤对时,一镫豆火课孤儿;

九原今日言犹在,五鼎他年报岂知。

宿草春经霉雨润,杜鹃声带血痕悲;

墓门满目增惆怅,泪洒东风桧柏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肇兴所作的《扫墓感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首句“记得趋庭鲤对时”回忆起小时候在父亲教导下的情景,形象生动,体现了家庭亲情。第二句“一镫豆火课孤儿”描绘了夜晚读书的艰苦场景,表现出对教育的重视。

第三句“九原今日言犹在”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的教诲。第四句“五鼎他年报岂知”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未知,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五句“宿草春经霉雨润”描绘了墓地环境的凄凉,春雨绵绵使杂草更显荒芜。第六句“杜鹃声带血痕悲”借杜鹃鸟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哀伤。

最后一句“墓门满目增惆怅,泪洒东风桧柏枝”直接抒发了诗人扫墓时的深深哀愁,泪水洒落在青松翠柏上,象征着对亡者的永恒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1)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行山中即目

晓从南冢去,山色尚模糊;

草露行来湿,蛮烟到处无。

泉声随涧转,鸟语隔林呼;

遥望前峰上,朝阳红一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暮春书怀(其一)

一日阴晴互变迁,如醒如醉困人天;

落花又满东西路,流水无分上下田。

轣辘蔗车连夜响,丁东秧鼓接畦喧;

几回绿酒红镫下,忆到儿时忽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暮春书怀(其二)

垂杨无力绊春晖,转瞬东皇又欲归;

一岁韶华忙里过,少年好景热中非。

蛙喧雨后声偏急,花落风前影亦飞;

野馆不嫌田舍寂,得知稼穑是民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夏郊行

黑云初散雨初晴,一望郊原绿已平;

好鸟逢人如问讯,野花满眼不知名。

晚烟几簇笼修竹,新涨千畦长早粳;

屈指纳禾期已近,老农相对有欢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