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钓月亭边三两家,月明无处认芦花。
忽闻鹎鵊相惊起,知有溪禽在浅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钓月亭边三两家",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宁静的乡村夜晚,只有几家渔户在月光下垂钓,显得格外清幽。"月明无处认芦花",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皎洁,连芦花都难以分辨,增添了朦胧之美。
然而,这一片静寂被"忽闻鹎鵊相惊起"打破,鹎鵊(鸟名)的叫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月夜的寂静。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也暗示了溪边可能并非空无一物,有溪禽隐藏在浅沙之中。诗人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巧妙地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新溪边的月夜景象,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自然的生机,体现了宋诗的清新自然之美。
不详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浓淡燕脂千树开,崇光香雾袭人来。
如今不共梅花笑,步绕行吟日几回。
平湖潋滟带垂杨,绿暗长堤五月凉。
綵女移舟莲浦去,棹歌声里水风香。
山色湖光相接连,千章古木老云烟。
晚来曲港回舟处,如在孤山柳屿边。
一年閒有十年功,十岁如将百岁同。
此去得閒犹未已,向前日月尽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