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怀岩栖翁

晚望荒台上,孤筇手自持。

柳条擎雪重,溪鸟溯风迟。

枯草春还发,阴云冻不移。

何当高世者,来此共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荒台上所见的自然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哲思。

首联“晚望荒台上,孤筇手自持”,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独自站立于荒凉的高台之上,手持一根竹杖,形象地展现了孤独而坚定的背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颔联“柳条擎雪重,溪鸟溯风迟”,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致。柳条上积满了雪花,显得沉重而凝重,仿佛承载着冬日的重量;溪边的鸟儿逆风而行,动作缓慢,似乎在与寒冷的风力抗争。这两句通过“重”和“迟”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冬日严寒的环境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颈联“枯草春还发,阴云冻不移”,转而描写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替。即使在严冬中,枯萎的草木也蕴含着生机,等待春天的到来重新生长;而阴云虽被冻结,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位置,不肯离去。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自然力量的顽强与恒定,以及时间的流转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尾联“何当高世者,来此共题诗”,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希望有高洁之人能与自己一同在此处题诗,共同分享这份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交流与共鸣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荒台上的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具有浓郁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19)

善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 字:无住
  • 号:云屋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封先生答山中僧

名山不肯住,自欲老深云。

凿翠通虚牖,锄荒出坏坟。

花开留客醉,果熟与猿分。

更莫逃幽隐,音书难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中峰长老

中峰峰顶寺,长忆旧游时。

云暝鹤归急,山深月到迟。

乱藤悬雨壁,坏帛挂风枝。

终亦携瓶锡,相从支遁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陨叶

霜后色初变,风高始乱零。

和云流远涧,杂雨下空庭。

扫处兼僧影,烧时带鹤翎。

翻思在春日,绕屋政青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中上人归里

相留已无计,欲别手重携。

客路连愁远,乡山入望低。

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

旧隐重归日,寒螀夜夜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