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乱后由广陵之袁浦忽忽自春而秋尽矣作此志感》,是清代诗人沈梧所作。诗中描绘了扬州在战乱后的萧条景象,以及诗人在乱世中的感慨与心境。
首联“回首扬州剧可怜,萧条又是九秋天”,以“剧可怜”和“萧条”描绘出扬州战乱后的凄凉景象,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接着,“又是九秋天”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哀叹。
颔联“琼花有恨迷残月,衰柳无情带晚烟”,运用象征手法,将“琼花”与“残月”、“衰柳”与“晚烟”相结合,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琼花的“恨”和衰柳的“无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孤独。
颈联“乱世易增孤客感,穷途翻得好诗篇”,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的感慨。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反而能创作出好的诗歌,这既是对自己心灵寄托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尾联“家书寄到频惆怅,怕劝归人早着鞭”,通过家书的频繁寄达,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担心劝说归家的人要早做准备,暗含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战后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乱世中个体的无力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