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五)

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著。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

觑著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为题材,巧妙地融合了达摩面壁九年与神光三拜立的故事,通过“觑著”与“踏著”的对比,展现了禅宗修行中对“见”与“行”的深刻理解。

“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著”,达摩大师面壁九年,象征着长时间的静坐冥想,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不敢轻易地“觑著”,即不敢轻易地去观察或思考,以免被外在的杂念所干扰,保持内心的专注与平静。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神光三拜之后站立不动,象征着通过虔诚的修行和深刻的领悟,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状态,仿佛“踏著”了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但实际并未触碰或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达到了心灵的升华。

“觑著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见”与“行”。在修行的过程中,“觑著”意味着观察与思考,而“踏著”则代表行动与实践。诗人通过“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的比喻,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这里的“彩石渡头”可能象征着修行的起点或过程中的某个关键节点,“陈年断贯索”则可能寓意着过去的束缚或障碍已被突破,修行者得以自由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公案的典故,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观察与外部行动的重视,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性。它鼓励修行者不仅要深入思考,更要勇于实践,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与超越,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247)

释广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六)

说心说性,说玄说妙,雪窦者里是小家恶口。

学佛学法,学禅学道,诸人分上是鹘突布衫。

秦不收,汉不管。

閒来石上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七)

贞女不著嫁时衣,好儿不使分时财。

只如一夏九十日,切忌坐在者里。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八)

一番两番新雨过,前村后村年已熟。

试问蒲团上打坐,何如催人打禾谷。

形式: 偈颂 押[屋]韵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九)

难难,几何般。时节难,道路难。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难难,达磨不会,大难大难。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