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孝猿图

攫果实饥嗛,三声泪沾裳。

尼居曾子侍,宁甘读此章。

不食痛所生,乃能善居丧。

林端有返哺,未敌乌衣郎。

面故可颜彪,臂岂徒李广。

泣血同高柴,托音异原壤。

谓当葬其母,山林纵之往。

勿复绊诸笼,充此儿女赏。

形式: 古风

翻译

饥饿时摘取果实,泪水涟涟湿衣裳。
尼姑陪伴着曾子,怎甘心诵读这悲伤篇章。
不吃痛苦所生之物,才能适当地守丧。
林梢有鸟反哺母,却比不上乌鸦的深情。
面容虽憔悴,臂力岂止如李广般强。
悲痛如高柴哭泣,但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原壤不同。
认为应当安葬母亲,让她回归山林自由。
别再束缚它们在笼中,只为满足人们的玩赏欲望。

注释

饥嗛:饥饿难耐。
曾子:孔子弟子,以孝闻名。
宁甘:岂肯、不愿。
善居丧:妥善地守丧。
返哺:鸟儿反哺母鸟的行为。
乌衣郎:比喻忠诚或深情的人。
颜彪:形容面容憔悴。
李广:汉代名将,以箭术闻名。
高柴:古代孝子,以孝闻名。
原壤:孔子学生,以狂放不羁著称。
葬其母:安葬母亲。
绊诸笼:束缚在笼中。
儿女赏:供人娱乐观赏的动物。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孝猿图中的情景,通过对画中猿的形象和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情感和人类的孝道。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捕捉到猿在失去母猿后的哀伤与孤独,以及它对于亡母的记忆和守护。

"攫果实饥嗛,三声泪沾裳" 描写了小猿因饿而啼哭,它的眼泪浸湿了衣襟,这种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猿的哀婉与无助。

"尼居曾子侍,宁甘读此章" 猿曾经守候在母猿身边,现在却只能通过阅读来安慰自己,这句话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离别的感伤。

"不食痛所生,乃能善居丧" 小猿因悲伤而拒绝食物,它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亡母的思念和哀悼。

接下来的几句 "林端有返哺,未敌乌衣郎。面故可颜彪,臂岂徒李广" 描绘了猿在丛林中寻找母亲的身影,但终究无法与之相见。这里的“乌衣郎”和“颜彪、李广”都是历史上的勇士形象,用以强调猿虽小却展现出不凡的勇气。

"泣血同高柴,托音异原壤" 这里表达了猿对母亲深切的哀痛之情,它的悲伤达到了一种极致,以至于泪如血流。

最后 "谓当葬其母,山林纵之往。勿复绊诸笼,充此儿女赏" 诗人通过猿对母亲的守护和埋葬,表达了人类对于亲情的尊重与缅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生命、死亡以及自然界的情感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猿的形象,诗人传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对亲情的渴望与哀悼,以及生命对于失去所留下的记忆和守护。这是一首充满同理心和情感力量的诗作,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了生离死别的故事。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张长卿竹梅用苏黄各二句

西湖处士骨应槁,不复龙蛇看挥扫。

是谁招此断肠魂,竹外一枝斜更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题来将军括苍送行诗卷

将军从元戎,六年守襄阳。

大小百馀战,裂衣裹金疮。

相逢说往事,须髯犹奋张。

岁晚不得志,巡逻分穷乡。

穷乡民不多,诗书间耕桑。

古不识兵火,承平异边方。

一朝六鳌抃,罅隙疏堤防。

有盗黠如鼠,有吏贪如狼。

将军手拊摩,不忍斧斫伤。

一语对曲直,冷泉解沸汤。

去著来时袍,萧然无装囊。

但有送行诗,至今犹珍藏。

壮士困资格,逆旅悭赍粮。

况又颇抱病,新添满颐霜。

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

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

幸而一有之,时论纷臧仓。

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

将军未五十,意气摩穹苍。

春鸿定决起,天骥终高骧。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杨仲谦走马牵犬图郑某画

渥生汉马真龙种,旅献周獒敌虎威。

时节太平鬨花柳,平川牵鞚走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射虎行

伏劲弩,操长矛,壮士射虎南山陬。

虎应弦奔俄自踣,目睛犹熌烁,不自追愆尤。

向来牙爪森锯刃,一怒能摧万人阵。

飞行绝险忽炰炰,崖石翻崩林木振。

朝馁吞鹿豕,暮饥啖牛羊。

狼狐骇遁貙伏藏,又拉人充饱肠。

天生万物人最智,虎虽恃力焉足畏。

是何头骨能瑰奇,毒矢穿之终莫避。

此时中矢势益雄,冯陵大叫跑曾空。

风悲云起助狂视,卞冯不敢当其冲。

哑哑林乌噪,虎毙林西峤。

黄质罗黑章,夺日光炳耀。

咍示虎兮何不从轩皇,战杀蚩尤绥万方。

不然百兽同率舞,使虞朝治道之弥光。

胡乃山村肆饕口,野窟畜圈皆践蹂。

自矜威武非众侔,岂想豪横落人手。

君不见汉家飞将勇且狞,弯弓射死不射生。

又不见周公一去今几代,猛兽还贻中国害。

设陷阱,张关机。人始与兽角,残害纷相持。

虎欲食人人射虎,虎强人弱何以支。

以智斗力斯获之,食虎肉兮寝虎皮,吁唾壮士知为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