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侍禁林静,曾趋晓漏寒。
木天严视草,兰省慎传餐。
兴剧先吟杜,情欣已识韩。
江湖今落魄,繫雁寄长安。
这首诗是明代陶益所作的《次韵答王太史见忆》。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昔日官场生活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友人王太史思念之情的回应。
首句“昔侍禁林静”,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皇宫内侍奉的日子,环境宁静庄严。接着“曾趋晓漏寒”一句,描述了清晨时分,诗人匆匆赶往工作地点的情景,寒气袭人,体现了公务繁忙的紧张氛围。
“木天严视草”中的“木天”指的是皇宫,这里用以形容皇帝的威严。“视草”则是指起草诏书,体现了诗人作为文官的责任与谨慎。接下来的“兰省慎传餐”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官在处理政务时的严谨态度和对饮食的节制,体现了古代文官的自律精神。
“兴剧先吟杜,情欣已识韩”两句,诗人借用唐代大诗人杜甫和韩愈的名字,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通过“兴剧”和“情欣”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喜悦。
最后,“江湖今落魄,繫雁寄长安”两句,诗人自述如今漂泊江湖,生活困顿,只能通过书信(“繫雁”)寄托对长安(即当时的首都,象征朝廷和理想之地)的思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当前生活境遇的感慨。
不详
入港趋潮急,随风觉棹轻。
乍疑诸客舫,欣见一儒生。
剑气妆残雨,书囊推画城。
岂徒通世务,还有下帷情。
月皎皎兮路茫茫,遥望美人兮天一方,安得假翼兮飞在旁。
月皎皎兮树苍苍,遥思美人兮不能忘,安得假寐兮梦容光。
昔年过采石,明烛拜先生。
断岸空留月,长江不见鲸。
怜才皆未已,学醉愧无成。
何事金龟老,人间得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