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贾氏山房

暝色苍茫赴远岑,独追灯火下荒浔。

寒沙细水通幽径,修竹高楠走翠阴。

草草悲欢中夜语,悠悠醉醒百年心。

石霜烟月寒无寐,坐听疏钟出二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山中贾氏山房住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联“瞑色苍茫赴远岑,独追灯火下荒浔”,开篇即以苍茫的暮色和远处山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独自追寻着山间灯火,步入荒僻的水边,画面中既有自然的壮丽,也隐含着人的孤独与探索精神。

颔联“寒沙细水通幽径,修竹高楠走翠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生机。寒沙细水蜿蜒流淌,通向深邃的小径;修长的竹子与高大的楠木交织成一片翠绿的阴凉,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颈联“草草悲欢中夜语,悠悠醉醒百年心”,转而聚焦于人的情感世界。深夜里,诗人与他人轻声交谈,既有生活的琐碎悲欢,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这不仅是对当下情境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

尾联“石霜烟月寒无寐,坐听疏钟出二林”收束全诗,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诗人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凝视着烟雾缭绕的月色,周围只有稀疏的钟声从两片树林中传来。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过乌伤墓

丹青像设始何年,翁仲遗墟自古传。

时有北人来下马,不知秦树几啼鹃。

牧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回首长安西日外,茂陵松柏正苍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金陵天津桥

五云零落渺天涯,陈迹苍茫日自斜。

画角已吹边塞曲,红蓝新长内园花。

可怜遗老埋黄壤,曾倚春风望翠华。

好在北山猿与鹤,依然同住旧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人归豫章

已觉栖迟懒曳裾,可能为我强踌躇。

一帆秋色红尘外,千里江关白雁初。

建业水清谁共饮?浔阳潮断定无书。

黄金未尽朱颜在,莫种桃花学隐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韶父先生游京口

不到南徐三十春,好将梦寐吊遗民。

也知往事如流水,祇想重来是后身。

棹响官河风色暮,云离野服鬓毛新。

旧游偶失扶桑路,烦向沧江一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