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邕州往镇南关

隔年梅雨记重游,风景依稀潦瘴收。

老去筋骸惭枥马,谁将华发博蜗牛。

孤光冉冉泷头月,双橹迢迢天际舟。

夜数星辰翻百念,非关乡国起离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岳所作的《发邕州往镇南关》。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邕州前往镇南关时的复杂心情和沿途所见之景。

首联“隔年梅雨记重游,风景依稀潦瘴收”,以“隔年梅雨”开篇,点明了时间跨度,同时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梅雨季节,再次踏上旅程,眼前的景色虽然熟悉,但经过一年的变迁,似乎又有了新的面貌。这里的“潦瘴收”既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转变。

颔联“老去筋骸惭枥马,谁将华发博蜗牛”,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枥马”,即老马,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同时,“华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蜗牛”则比喻微小的追求或目标。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衰老的无奈与自我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颈联“孤光冉冉泷头月,双橹迢迢天际舟”,描绘了夜晚行船的情景。月光如水,缓缓洒在泷头,映照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而“双橹”与“天际舟”则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壮阔。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壮美的意境。

尾联“夜数星辰翻百念,非关乡国起离忧”,在夜晚数星星的过程中,诗人思绪万千,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过往的回忆,更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然而,这并非单纯的思乡之情引起的忧愁,而是包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旅途未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旅人面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在孤独与壮美之间寻找生命真谛的探索之旅。

收录诗词(86)

张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好学,立志为大儒。正德十一年进士。授行人。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时称泉州三狂。累官为副都御史总督两广。擒获活动达三十年之李金、倪仲亮等。又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镇压蜡尔山苗民龙许保起事。学宗程朱,攻击王阳明良知之说。有《小山类稿》

  • 字:维乔
  • 号:净峰
  • 籍贯:福建惠安
  • 生卒年:1492—1552

相关古诗词

太平东岸尖峰似故山作

何处飞来玉笋峰,似曾排闼为吾容。

隔江翠色迎孤棹,故国白云知几重。

树老时鸣枫叶雨,山空远递夕阳钟。

十年回首凋玄鬓,欲蹑征鸿恨莫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翁东厓郑长溪冯次江赴凭祥途中遇雨赋诗戏赠分韵得须字(其一)

别时霁柳拂前驱,别后雷殷水满湖。

俄顷阴晴迎伏暑,淩兢车马戒泥涂。

岸沙带浪东西落,田鹳逢人向背呼。

愁绝同袍关塞客,南山欲与剪扶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翁东厓郑长溪冯次江赴凭祥途中遇雨赋诗戏赠分韵得须字(其二)

五月阴精长绿蒲,冥风怪雨亦相须。

农人私记丰年兆,仆驭偏忧九折途。

远势惊翻银汉水,怒涛疑拔老龙须。

严程傍险兼奇观,沾湿何妨赤杖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可斋泊舟左江有怀韵

雉堞岧岧俯碧浔,天涯此路接鸡林。

地非中土衣冠并,气压南荒岁月深。

尊俎空怜白羽扇,溪山何处樵歌音。

傥谐插翮飞蓬岛,愿学烧丹变紫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