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

十五辕门学控弦,六街骑马去如烟。

金多倍著牡丹价,发白未知章甫贤。

有耳不闻经国事,拜官方买谢恩笺。

相如谩说凌云赋,四壁何曾有一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十五岁就在军营门口学习拉弓射箭,十六七岁的少年策马驰骋在繁华的街道上像烟雾般轻盈。
财富堆积使得牡丹的价格翻倍增长,头发虽已斑白却还不知谁是最有才华的人。
耳朵里听不见治国的大事,只为了官职而奉承权贵购买感谢的信笺。
司马相如夸耀他的辞赋高入云霄,但家中四壁空空,一文钱也没有。

注释

十五:指年龄。
辕门:军营大门。
控弦:拉弓射箭。
六街:古代长安城的街道。
去如烟:形容马蹄声疾驰。
金多:财富众多。
牡丹价:比喻人的价值或地位。
章甫贤:有才华的人。
经国事:治国大事。
拜官:求官。
买谢恩笺:购买感谢上级的信件以示忠诚。
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著名辞赋家。
凌云赋:司马相如的名篇《大人赋》。
四壁:家徒四壁,形容贫穷。
一钱:一文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子的豪华生活和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十五辕门学控弦,六街骑马去如烟"表明公子在贵族之中习武和乘马行走于都城的大街小巷,如同云烟般自由自在。这两句营造了一种高贵与自由的氛围。

接着的"金多倍著牡丹价,发白未知章甫贤"则透露出公子奢侈和挥霍无度,对于牡丹这种珍贵之物,他愿意花费比平常更多的黄金去购买,而对于自己的德行是否高尚,却是浑然不觉。这里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道德沦丧。

"有耳不闻经国事,拜官方买谢恩笺"这两句表达了公子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他更注重于通过贿赂官员来获得个人利益。这里"有耳不闻"是形象的比喻,用以强调公子的自私与冷漠。

最后,"相如谩说凌云赋,四壁何曾有一钱"则借古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豪放之作来映衬公子在文学上的虚伪,他虽然能夸夸其谈,但实际上他的住处却是贫穷到连一枚铜钱都没有。这里讽刺了公子的表里不一和空有其名。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生活奢侈、道德沦丧、贪图享乐且虚伪的贵族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统治阶级的某些社会现实。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劝酒

休向尊前愬羽觥,百壶清酌与君倾。

身同绿树年年老,事比红尘日日生。

六国英雄徒反覆,九原松柏甚分明。

醉乡路与乾坤隔,岂信人间有利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双鹭

双鹭雕笼昨夜开,月明飞出立庭隈。

但教绿水池塘在,自有碧天鸿雁来。

清韵叫霜归岛树,素翎遗雪落渔台。

何人为我追寻得,重劝溪翁酒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

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

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

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忆山中友人

忆得当年接善邻,苦将闲事强夫君。

斗开碧沼分明月,各领青山占白云。

近日药方多缮写,旧来诗草半烧焚。

金门几欲言西上,惆怅关河正用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