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留仲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形式: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道德坚守的赞美与思考。首句“天留仲子继孤竹”中的“仲子”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而“孤竹”则可能象征着孔子所追求的道德理想与精神自由。“天留仲子”暗示了孔子在道德与精神层面的卓越成就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与留念。次句“谁向西山饭伯夷”则提到了伯夷,他是周初著名的隐士,以坚持道义、不食周粟而闻名。这里将伯夷与孔子并提,通过“饭”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伯夷坚守节操、拒绝物质诱惑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孔子与伯夷两位历史人物,探讨了在不同情境下对道德与理想的追求与坚守。它不仅赞扬了这些人物的高尚品质,也引发了对个人道德选择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层思考。诗中运用的象征与对比手法,使得主题更加丰富,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1)

刘应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是日汎舟归湖滨至夜雪大作旦起赋五言古体一首

夜来天雨雪,万木同一变。

饥鸦觉余起,观览立须俨。

遥山琼成积,平田玉如碾。

老夫醒眼看,树树何其灿。

形式: 古风

月诗

霓裳声里一攧,如今是第几轮?

赤壁黄楼都在,古今多少愁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苏李泣别图

事已矣,泣何为?苏武节,李陵诗。噫!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四禽言(其一)

脱却布裤,贫家能有几尺布!

寒机剪尽无可裁,可人不来廉叔度。脱却布裤。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