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橘山挽诗(其一)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

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

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挽诗《陈橘山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陈橘山生前的回忆与追思,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描绘了陈橘山昔日跟随先师学习的情景,两人在西轩共同研磨笔墨,共度学术时光,体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陈橘山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成为了莲社的客人,自称为橘山翁,这不仅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则表达了对陈橘山在学术和修行上的成就的赞美。这里的“内景”可能指的是深入的内心世界或学术研究,“还丹诀”则是道家修炼中的术语,意味着陈橘山在学术和精神层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

最后,“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表达了对陈橘山逝世的惋惜之情。仙班催促得如此急迫,仿佛连仙界的呼唤也无法挽留,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学术成就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回顾了陈橘山的一生,尤其是他的学术追求和精神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怀念。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橘山挽诗(其二)

数亩园虽小,斋居却有楼。

木奴居半许,果子亦多收。

閒日长趺坐,晴时间出游。

自君之去矣,遥望只增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陈橘山挽诗(其三)

几年漫仕贫如故,半世投閒乐远谗。

无八九椽多借宅,得三百户谩题衔。

初留兰省交吟卷,再见芝山送别帆。

何月得寻埋玉处,天南凄恻梦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郑子诚挽诗(其一)

执经师席下,于我是庚兄。

袖手尘中老,灰心世上名。

杖藜行竟日,杯酒度平生。

终始交情在,无人解索铭。

形式: 五言律诗

郑子诚挽诗(其二)

住处虽邻曲,多惭寂寂居。

间能驰手帖,时致以肩舆。

我叹年相若,君衰日渐疏。

人间梦先破,周蝶果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