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黎尚书

青云曾及第,绿野更开堂。

南北三千里,勤劳四十霜。

容台周礼乐,史局汉文章。

寂寞龙峰下,春风桂子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黎尚书》由明代诗人傅圭所作,通过对黎尚书一生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其卓越的功绩与高尚的人格。

首句“青云曾及第”,以“青云”象征仕途的高升,“及第”则指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描绘了黎尚书年轻时通过科举步入官场的情景,展现出他才华横溢、前途光明的一面。

“绿野更开堂”中的“绿野”常用来形容官府或学府,此处可能暗指黎尚书在官场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而“开堂”则意味着他开设讲学场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体现了其对社会教育事业的贡献。

“南北三千里,勤劳四十霜”两句,通过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的描述,展现了黎尚书为官四十年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辞辛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四十霜”不仅指时间的漫长,也暗含了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磨砺。

“容台周礼乐,史局汉文章”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黎尚书在政务和学术上的成就。容台,可能指的是处理政务的宽宏大度;周礼乐,则代表了他遵循古代礼仪,注重和谐与秩序。史局汉文章,则表明他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能够撰写出具有汉代风格的文章,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成就。

最后,“寂寞龙峰下,春风桂子香”两句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龙峰,可能是黎尚书生前居住或工作过的地方,此处用“寂寞”一词,既表达了对黎尚书离世的哀悼之情,也暗示了他虽身处高位,但内心淡泊名利,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春风桂子香”则以春天的生机与桂花的香气,象征着黎尚书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成就如同春日之花,永远散发着芬芳,影响着后人。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黎尚书一生功绩的肯定与怀念,以及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哀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71)

傅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晁克仁

孤鸟上鱼梁,行人雨湿装。

两行堤柳翠,一片野云黄。

问路从渔父,沿河到普庄。

故人冠亦白,相见各神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刘宗哲进士知束鹿

献策登高第,分符得要津。

鹿岩连郡郭,滹水亘城闉。

父老咸称喜,桑麻总待春。

凭谁传循吏,太史是姻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乡同年梁君奇才判西安府

策马秦川道,春光欲半时。

暖风迎旆发,甘雨向车随。

宦业唐师度,才名汉不疑。

烦君寻旧迹,一慰故人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可大编修

游子欲何之,乡园向海涯。

百年炊臼梦,一寸倚门私。

赐告恩何重,还朝驾莫迟。

木天常职在,应不负幽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