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子歌为郭生赋兼简刘焕之阿字澹归二上人

青霞子,昔住丹霞山。

壮岁从师客南越,家乡回首古秦关。

自言十六十七时,脩真炼气寻希夷。

静中虚室能生白,坐使元阳含早晖。

参同契中颇紬绎,未叩羲文穷大易。

丹霞跽请郁先生,三绝韦编观未画。

要妙全窥太极图,绪言发挥二篇策。

侍立匡床师返真,彷徨浊世求三益。

旧友黄门久出家,亦持锡杖开丹霞。

霞光照仙还现佛,并至珠江烟水涯。

我向珠江得居止,主人意气云霄似。

出身戎马心大儒,鞅掌勤劳归性理。

閒邀禅客恣高谈,排关忽见青霞子。

座中复有阿首座,舌长放出雷声大。

一时四子三教同,惟我赘疣添一个。

青霞子,丹霞僧,多谢主人能得朋。

未可轻传讲德论,恐令闻者如苍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青霞子歌》由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以歌的形式描绘了青霞子在丹霞山修行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青霞子追求道法、探索真理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其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诗的开头描述了青霞子年轻时离开家乡,远赴南越修道的情景。接着,通过“静中虚室能生白,坐使元阳含早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青霞子在静谧的环境中修炼,使得内心充满光明,元阳(即生命之源)也如同朝阳般焕发活力。这反映了道家追求内观、静心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理念。

“参同契中颇紬绎,未叩羲文穷大易”则表明青霞子在研读道家经典的同时,也试图深入理解儒家和易经的智慧,体现了他广博的学识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丹霞跽请郁先生,三绝韦编观未画”描绘了青霞子向一位高人请教,甚至不惜跪拜,以求深入理解道家经典。这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

“要妙全窥太极图,绪言发挥二篇策”则说明青霞子在深入研究后,对道家的核心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修行。

“侍立匡床师返真,彷徨浊世求三益”表达了青霞子在师长的指导下,努力在世俗中寻找道德的指引,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旧友黄门久出家,亦持锡杖开丹霞”提到了青霞子的老友也加入了修行之路,共同在丹霞山寻求心灵的净化。

整首诗不仅赞扬了青霞子的修行之路,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祝融煮海不得乾,烛龙腾波金蜡寒。

红旗捲日鏖水战,向天欲插珊瑚竿。

海若森森坐鳞屋,天池一勺?灵木。

青帝行春辇且停,望洋却倚扶桑旭。

岢峨艚舶千万樯,赤文羽葆邀团光。

请搥铜鼓劝花发,吾神饮酒吾人悦。

形式: 古风

赠沈耕岩徵君

前者渊明后者潜,眉生老矣称耕岩。

今人追古如一辙,高名应向陵阳镵。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

宣城纵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

我从庐岳趋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

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

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

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

形式: 古风

露筋庙

蚊为海水人为鱼,人沈蚊海啄团肤。

呜呼高邮蚊毒粗,露筋女子诚丈夫。

毒物杀人无贤愚,烈女岂为高邮有。

此毒未必天下无,蚊何易生人易枯,古今几多露筋徒。

形式: 古风

舣松江

十日兰桡抛草屩,违山又向松江泊。

未归犹觅四鳃鱼,长往须骑丹顶鹤。

吴月渐明风渐殷,江边一线是吴山。

不信天池飞翼畔,高吟朗朗下云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