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宿有乔林饮有溪,生来踪迹远尘泥。
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宿有乔林饮有溪”表达了诗人在高大树林中安顿下心,靠近清澈溪流饮水的宁静生活。"生来踪迹远尘泥"则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自己的足迹早已与世间的喧嚣拉远,仿佛尘土一般。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清净的环境中,诗人的内心仍旧不能完全平静。"不知心更愁何事"表达了一种无明之忧,尽管四周环境美好,但内心深处的忧虑似乎并未因此而消散。
最后一句“每向深山夜夜啼”则展示了诗人在深山中度过的夜晚,他的心情通过猿鸣来表达,那种啼叫声似乎是在夜色中传递着他无法言说的忧愁。这也许是诗人对自然的融入,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宣泄。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外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山水田园诗。
不详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楚甸秦原万里平,谁教根向路傍生。
轻蹄绣毂长相蹋,合是荣时不得荣。
朝露洒时如濯锦,晚风飘处似遗钿。
重门剩著黄金锁,莫被飞琼摘上天。
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
只应青帝行春罢,闲倚东墙卓翠旗。
不并难飞茧里蛾,有花芳处定经过。
天风相送轻飘去,却笑蜘蛛谩织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