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邓尚龙避地省中三作怨溢于词排和一律勉以教子

闻君避地客三城,几度登林咏不平。

珠海漫游惟洗恨,层楼高眺倍伤情。

盗窥梁上呼儿训,卮匿怀中岂仆惊。

但得青毡长物在,鹿门修竹可谈经。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嗣纲对友人邓尚龙避难他乡的关怀与勉励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如何面对困境、教育子女的深思。

首联“闻君避地客三城,几度登林咏不平”,开篇即点出友人邓尚龙因避难而流离失所,多次登高望远,抒发内心的不平与苦楚。这里不仅描绘了友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公。

颔联“珠海漫游惟洗恨,层楼高眺倍伤情”,进一步描述了友人在珠海漫游时,试图通过自然美景来洗涤心中的怨恨,然而站在高楼之上,更觉世事沧桑,内心更加感伤。这一联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友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盗窥梁上呼儿训,卮匿怀中岂仆惊”,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友人对子女的教育与关爱。即使在避难的艰难时刻,友人仍不忘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强调诚实与勇敢的重要性,同时展现出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即使在危险之中也不忘保护他们。

尾联“但得青毡长物在,鹿门修竹可谈经”,表达了对友人精神财富的肯定与鼓励。即便身处逆境,只要内心坚守正义与知识,就如同拥有宝贵的财富。最后,以鹿门山的修竹象征着友人可以在此静心读书、传授知识,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避难经历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教育子女的深情赞颂,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性光辉的赞美。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230)

张嗣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字:效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中秋过访怀鹿如因饮徐善球宅

几年不见中秋月,此月今宵分外明。

满座金飙撩客思,一尊秋色可人情。

曾闻有约过新筑,堪笑无心践旧盟。

不有学玄杨伯子,清光可得挹徐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后一日偕上方过访谢宗吉

皓月清风不可扳,曾携方仲到花间。

诗情酒态疑堪赏,署肃台封只往还。

徒使村翁依北斗,枉教孺子过东山。

燕来雁去交相错,始识奇逢胜会难。

形式: 七言律诗

坭香

水色精灵萃此川,伏龙何日吐香涎。

群鱼争戏桃花浪,异鸟来栖贝树烟。

如瑰如珠人不识,成钧成瓦匠能传。

须知异品从天降,吩咐儿孙宝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清明值大水次丹宝鸭湖特访太华完璞兄弟同至贵岭修墓

宝鸭湖边万顷光,乘风破浪见汪洋。

须知旧派源流远,却忆新阡道路长。

载酒一时聊雅咏,弹棋连日醉琼觞。

雨馀幸借东山屐,千古英灵草木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