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形式: 词牌: 西河

翻译

今日发生的事情,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
遍地白骨覆盖着河流平原,何时才能结束这恨意。
万里边关寂静无声,只有明月照亮芦苇丛,徒然哀伤,已经来不及了。
别问江水是否有情,西风中落日映照新亭,又有多少人流泪。
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哪一个是明智之举?只能看天意如何决定扶助危难。
如今身处荒凉之地,难道没有人隐居在乡间。
试问安定与危险由谁承担?定会有人传达圣旨催促你起身。
请相信先前的书信还未传达完所有的信息。

注释

今日事:当前发生的事情。
如此:到这种地步。
漫漫:广阔无垠。
恨:怨恨,痛苦。
寂无烟:寂静无声,没有烽烟。
芦苇:植物,象征荒凉。
谩哀痛:徒然哀伤。
西风:秋季的风。
新亭:古代亭子,此处可能指代某地。
高卧:隐居。
有诏:有皇帝的命令。
言犹未:话还没有说完。

鉴赏

这首宋词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象,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的深深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质问战争的责任归属,"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形象地展示了战场的凄凉与死亡的普遍。"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渲染了寂静而冷清的边塞景象,月光下的芦苇更显得孤独无助。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借景抒情,夕阳西下,新亭悲凉,暗示着人们对战乱的无奈和哀伤。诗人质疑"战和何者是良筹",表达对决策者的不满,认为拯救危难应顺应天意,而非盲目争斗。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揭示了民间的困苦和隐士的无奈,"试问安危谁寄"发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最后,"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预示着可能的朝廷召唤,暗示着诗人期待有人能挺身而出,结束战乱。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人物心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收录诗词(10)

曹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东猷。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擢秘书丞,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谥文恭。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全宋词》辑其词二首

  • 号:东亩
  • 籍贯: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
  • 生卒年:bīn)(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寿隐者十一月初七

南极寿星现,佳气蔼庭除。

谁为绛人甲子,为我一轩渠。

恰喜亥成二首,还庆阳来七日,和气渐舒徐。

敬为图南祝,一瓣问兴居。傲松筠,抚龟鹤,乐蓬壶。

斑衣戏舞,春满兰玉正森如。

却忆杜陵老子,因羡碧山学士,茅屋换银鱼。

何似温柔地,丝竹伴琴书。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满江红.寿太守四月三十

九十炎光,又过了、三分之一。

记当年光际,诞生良弼。

崧岳降神钟秀气,孕成间世真英杰。

妙文章、拾芥立功名,谁能敌。周孔业,邹轲质。

伊尹志,渊明节。袖经纶妙手,屡投班笔。

富贵一朝知已逼,封侯谈笑真堪觅。

信功名、管取出长年,看箕翼。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古木空烟

淡烟漠漠古城头,老树拿云瞰碧流。

鸦背夕阳添晚景,就中描出一天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梁彭州与客登卧龙山送酒二尊(其一)

五马携壶上卧龙,四夔连骑与游从。

山中古柏岁寒色,应为清流作意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