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其三)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王日益奢侈,服饰玩物都无比珍贵。
身躺翡翠羽绒的帐篷,手持红色宝玉的杯子。
头冠垂挂着明亮的珍珠,腰带束着通天犀牛皮。
举止自傲顾影自怜,每走几步就徘徊犹豫。
小人知道他的喜好,带着宝物从四面八方而来。
奸邪之人借此得势,侥幸之门由此打开。
古人认为国家的珍宝是粮食和贤能之才。
如今看吴王的眼中,却把他们视为尘埃。
伍子胥进谏后已死去,尸体漂流不归。
姑苏台下的荒草丛中,麋鹿悄悄生育小鹿。

注释

吴王:指吴国的君主,此处特指夫差。
侈:奢侈,挥霍无度。
奇瑰:稀奇珍贵的东西。
翠羽帐: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帐篷。
红玉杯:红色玉石制成的酒杯。
冠垂明月珠:头冠上悬挂的明珠。
带束通天犀:用通天犀牛皮制成的腰带。
矜顾:自我欣赏,顾影自怜。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小人:指趋炎附势的人。
奸邪:邪恶之人。
倖门:侥幸得志的机会。
谷米与贤才:粮食代表民生,贤才代表人才。
伍员:即伍子胥,吴国的忠臣。
浮尸:指伍子胥被赐死后,尸体被投入江中。
姑苏台: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
麑:小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奢侈生活和权力腐败的诗,通过对吴王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示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奢靡,同时也反映出小人趋炎附势、国家宝贵资源被视如尘土的情形。

诗中“心日侈”、“服玩尽奇瑰”、“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了吴王奢侈生活的画面。这些物质享受不仅是统治者的私欲,也反映了社会财富的极端集中。

然而,在“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中,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指出在当时统治者眼中的“国宝”已从原本的粮食和人才转变为金银珠宝等物质财富,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国家真正的宝贵资源被忽视。

最后,“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伍子胥之死,隐喻忠良之士的悲惨命运,以及昔日繁华如今荒凉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和道德沦丧的深沉忧虑。

诗人白居易以其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而闻名,这首诗正是他社会批评精神的一次生动体现。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杂曲歌辞.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杂感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

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立教固如此,抚事有非常。

为君持所感,仰面问苍苍。

犬齧桃树根,李树反见伤。

老龟烹不烂,延祸及枯桑。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阳货肆凶暴,仲尼畏于匡。

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

伯禽鞭见血,过失由成王。

都尉身降虏,宫刑加子长。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