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其一)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政缺雅乖,风漓化改。

礼亡衽席,乐沉河海。三雍靡构,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义属重丽。横书清道,晦彼生知。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颇具深意的作品,通过对古代礼仪、教化的缺失与变迁进行反思。开头两句“陵季相沿,训随世殆。”表达了对于往昔岁月中礼制教诲逐渐消逝的感慨,而这也正是诗人对当下社会风气变化的一种隐喻。

接下来,“政缺雅乖,风漓化改。”则指出由于政治上的失误,导致文化风尚发生了不良的改变,这里“雅”一词暗示了一种理想化的追求,而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礼亡衽席,乐沉河海。”则是在描述当今之世,礼仪之失落,如同被深不可测的河海所吞没。这里的“衽席”特指古代君臣之间的座次安排,它象征着一种社会秩序和尊卑等级,而这样的秩序已然不复存在。

接着,“三雍靡构,四教谁采。”诗人提及了《易经》中的“三易”以及儒家之“四教”,却发现这些曾被视为文化精髓的教诲,如今竟无人问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衰减的一种哀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教育与道德教化状况的深切忧虑。

“瞻震并峻,义属重丽。”则描绘了一种高洁而严峻的山峰,其象征着一种坚不可摧的正义和品格。这里,“瞻”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横书清道,晦彼生知。”则是在强调,即使在混沌不明的世道中,也应当坚持自己的修养与见识,不被外界所蒙蔽。这“横书”二字,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个人品德的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教之美好与现实之颓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风范衰落的忧虑,以及对于坚持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决心。

收录诗词(273)

沈约(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字:休文
  •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 生卒年:441~513年

相关古诗词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其二)

义重师匡,业贵虚受。襄野顺风,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道御百灵,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继列传徽。旗章或舛,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异轸同归。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形式: 四言诗

五音曲(其五)羽引

玄英纪运。冬冰折。物为音本。和且悦。穷高测深。

长无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

五音曲(其一)角引

萌生触发。岁在春。咸池始奏。德尚仁。惉懘以息。

和且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五音曲(其三)宫引

八音资始。君五声。兴此和乐。感百精。优游律吕。

被咸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