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燕誉楼的壮丽景象与宴集的盛况。首句“燕誉楼开武水滨”,点明了楼阁所在的位置,位于武水之畔,燕誉楼的建立为这一带增添了独特的风景。接着,“危拦十二对通津”一句,以“危拦”形容楼阁的高耸,而“十二对通津”则暗示了楼阁的规模宏大,连接着通往不同方向的道路,象征着楼阁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桥头车马时时竞,城上烟云日日新”两句,通过动态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燕誉楼周边的繁华与生机。桥头车水马龙,不时有车辆行人往来穿梭,体现了交通的繁忙;而城上烟云缭绕,日复一日地变换着景色,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山逗岚光来几席,风含芳润袭衣巾”两句,则转向对楼内环境的细腻描写。山间的雾气仿佛被吸引,轻柔地拂过桌几,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微风中夹杂着花草的香气,轻轻拂过衣襟,营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宴集的雅致与高雅。
最后,“凭高几度情何极,更上芙蓉望北辰”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慨与思绪。站在燕誉楼上,多次俯瞰四周,心中涌动的情感难以言表;而“更上芙蓉望北辰”,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燕誉楼宴集的壮观场面和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的艺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