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冷浸碧丛玉,琉璃涌出青毛猬。

何人采得离波澜,劈破颗颗生光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芡实的形态与品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首先,“水精冷浸碧丛玉”一句,运用了“水精”这一富有光泽和透明感的物质来比喻水中的芡实,仿佛它们在碧绿的水中散发着冷冽而清澈的光芒,如同玉石一般珍贵而纯净。这里的“丛玉”则进一步强调了芡实群聚生长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芡实生长于水中的自然环境。

接着,“琉璃涌出青毛猬”一句,将芡实比作从琉璃中涌出的青色刺猬,既突出了芡实的青绿色泽,又巧妙地描绘了芡实表面可能具有的细小刺状纹理,形象地展示了芡实独特的外观特征。

“何人采得离波澜,劈破颗颗生光寒。”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采摘芡实过程的想象与赞美。通过设问的方式,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够在这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上,小心翼翼地采摘这些珍贵的果实,并在劈开每一颗芡实时,都能让其散发出寒冷而清新的光芒。这里不仅体现了芡实的珍贵,也暗含了对采摘者高超技艺与细心呵护的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芡实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7)

王岩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公齐临替有感见寄

孤宦边城遇众贤,及瓜能不动依然。

风号古木叶堆地,云搅遥山水拍天。

篱菊开时寒有信,宾鸿过后暑无权。

古今惜别君须念,乘暇何妨倒酒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扬州感旧

隐隐芜城枕碧流,繁华曾是帝王州。

一声水调满明月,十里春风半画楼。

白鸟不离图上去,江云长在鉴中游。

废兴屈指千年事,何异行人寄传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望钓台

桐江快人眼,江水绿于苔。

一棹中流去,千山两岸来。

风摇黄叶落,潮捲白沙开。

欲问严陵事,云中望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延庆寺

龙影函潭寺已空,惟馀翠竹混青松。

路穷西北无他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