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二)赏趣堂

胸次有丘壑,笑谈无俗氛。

幽怀常自得,佳趣与谁论。

曳履寻花圃,扶筇卓藓痕。

地严宾谒少,却坐看垆熏。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于后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首句“胸次有丘壑”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山川之气,暗示其胸怀广阔,不为尘世所拘。接着“笑谈无俗氛”一句,表明诗人与人交谈时,言语间皆无世俗的庸俗气息,体现出其高雅脱俗的风范。

“幽怀常自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即使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也能自得其乐。“佳趣与谁论”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似乎在说,如此美妙的趣味,却难以找到知音分享。

后两句“曳履寻花圃,扶筇卓藓痕”,生动描绘了诗人漫步于花圃之中,手持竹杖,踏过青苔的情景,既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地严宾谒少,却坐看垆熏”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所在之地环境清幽,来访者稀少,他独自一人静坐,享受着炉烟缭绕的宁静时光,更显出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美好意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三)会心堂

称意有余乐,幽欢常会心。

小山供赋咏,危榭每登临。

下视千峰月,聊挥一弄琴。

尚嫌闲适少,富贵苦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四)阜安堂

礼义成风俗,丰登民阜安。

此堂共僚属,把酒听吹弹。

地富湖山美,宵晴风月寒。

胜游无俗韵,意适有余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五)戏綵堂

承颜忘势位,喜惧两迟回。

堂上綵衣舞,樽前笑靥开。

金镮应学探,竹马欲相陪。

未必称纯孝,高风独老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使台后圃八首(其六)独秀堂

天质自奇峻,千寻紫翠重。

谩烦君独秀,不愿掩群峰。

与客共秋晚,搜诗到暮钟。

夕阴寒欲滴,倚槛见纤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