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蜡梅

娇额尚涂黄。不久时妆。十分轻脆奈风霜。

几度细腰寻得蜜,错认蜂房。东阁久凄凉。

江路悠长。休将颜色较芬芳。

无奈花间真若伪,赖有幽香。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娇嫩的额头还残留着黄色的妆饰,时间不长,却已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
多次寻找那纤细的腰肢,误以为是蜜蜂的巢穴,但东阁长久以来都显得冷清凄凉。
江上的路漫长无尽,不要再拿自己的美丽去和芬芳的花朵比较。
无法分辨花间的真假,幸好还有那幽幽的香气留存。

注释

娇额:形容女子美丽的额头。
尚:还。
涂黄:涂抹黄色的化妆品。
不久:时间不长。
轻脆:娇嫩易损。
细腰:形容女子身材纤细的腰部。
寻得:寻找。
蜜:比喻美女或甜蜜的事物。
蜂房:比喻美女的居所或聚集地。
东阁:古代官署或贵族府邸中的偏屋,此处指代居所。
凄凉:冷清、寂寞。
江路:江上的道路。
休:不要。
颜色:外在的美丽或色彩。
芬芳:香气,这里也可指美丽的花朵。
无奈:无可奈何。
真若伪:真实的与虚假的。
赖有:幸好有。
幽香:清淡而持久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代,由诗人马子严所创,名为《浪淘沙令·蜡梅》。从艺术风格来看,整首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蜡梅花的独特之美。

"娇额尚涂黄。不久时妆。十分轻脆奈风霜。" 这几句描绘出蜡梅初放之状,花朵娇嫩,颜色逐渐显露,但尚未达到完全盛开的状态,这种生长过程中的不稳定感与蜡梅本身易受外界影响的特性相呼应。"十分轻脆奈风霜"一句,更是强调了蜡梅花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仿佛稍有风霜便会受损。

"几度细腰寻得蜜,错认蜂房。" 这两句则从蜂鸟的视角来描写蜡梅与其他花朵之间的关系。细腰指的是蜂鸟,寻找蜜汁却误认为蜡梅是它们的蜂房,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也隐喻着人世间相互错过、难以辨识真伪的情感世界。

"东阁久凄凉。江路悠长。休将颜色较芬芳。" 这段文字描写了蜡梅生长的环境与其独特之美。东阁久凄凉,表达了一种静谧而萧索的情景;江路悠长,则是对蜡梅生长环境的一种描绘。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不失深邃的意境。

"无奈花间真若伪,赖有幽香。" 最后一句则总结了全词的情感与主题。作者通过蜡梅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真伪难辨的无奈,但在这份无奈中,却依然保持着一份淡雅而不失深情的幽香,这正是蜡梅之所以被人珍视的原因,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独特感悟。

总体来说,词中通过对蜡梅花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生长于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以及在自然界中难以辨识真伪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5)

马子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能诗,尝与赵蕃等唱和,《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减张籍、王建之乐府”。尝知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咏琼花》诸作,知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近人赵万里辑有《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全宋诗》卷二六五O录其诗五首

  • 字:庄父
  • 籍贯:南宋文
  • 生卒年:1175

相关古诗词

海棠春.春景

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

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满林翠叶胭脂萼。

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形式: 词牌: 海棠春

最高楼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长是殿、众芳时。

鲜鲜秀颈磋圆玉,洛阳翠佩剪琉璃。

向人前,迎茉莉,送荼蘼。几欲把、清香换春色。

费多少、黄金酬不得。梅雨妒,麦风欺。

细腰空恋当心蕊,同时犹结旧年枝。

谢家娘,将远寄,待凭谁。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朝中措

龙荪晚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

深处未须留客,春风自掩柴门。

蒲团宴坐,轻敲茶臼,细扑炉熏。

弹到琴心三叠,鹧鸪啼傍黄昏。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感皇恩.自寿

深约海棠开,一庭儿女。共插满头笑相语。

入春准备了,到今朝团聚。近来都不怕,风和雨。

一个一杯,君山绿醑。何必贪多似彭祖。

但须看遍,子生孙孙生子。便年年拼一醉,花前舞。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