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种豆》描绘了一幅秋季庭院的景象。首句“庭下秋风草欲平”,通过“秋风”和“草欲平”展现了秋意渐浓,草木凋零的季节特点。接着,“年饥种豆绿阴成”,反映出由于年景不好,人们不得不依赖种植豆类来应对饥荒,而豆苗生长出的绿阴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后两句“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进一步描绘了豆蔓的繁茂和夜晚的静谧。豆蔓上的白花与青蔓相互映衬,显得格外醒目,高过屋檐,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而“夜夜寒虫金石声”,则是以虫鸣声来衬托夜晚的寂静,仿佛这些声音如金石般清脆,更显秋夜的深沉与寥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种豆人生活的艰辛与坚韧,以及秋天特有的景色,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