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六首(其二)

点笔摊书总不宜,倦怀惟有砚尘知,海槐栏槛夕阳迟。

几日酣风荷叶大,一畦新雨菊苗肥,可能看到作花时。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沙六首(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首句“点笔摊书总不宜”,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点明了诗人的倦怠情绪,仿佛在忙碌之后,面对摊开的书籍和未完成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难以继续。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疲惫与无奈。

接着,“倦怀惟有砚尘知”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砚尘,象征着诗人的创作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过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

“海槐栏槛夕阳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黄昏景象。海槐,可能是诗人虚构或特定情境下的意象,与真实的槐树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既遥远又亲近的意境。夕阳的缓缓落下,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感,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

“几日酣风荷叶大,一畦新雨菊苗肥”两句,转向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荷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显得格外宽大,而经过雨水滋润的菊花苗则更加茁壮。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可能看到作花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刻的期待与憧憬。这里的“作花时”可以理解为花开的时刻,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来临,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202)

刘永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六首(其三)

千古长江不尽流,绮罗城郭几荒丘,含情凝望海东头。

晕色灯衣笼浅夜,贮声歌匣带边愁,人家犹是画中楼。

形式:

浣溪沙六首(其四)

同种藤阴已满窗,旧移筱绿渐遮墙,小楼今负十分凉。

琉碗冰瓤新浴爽,罗衣画扇午妆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形式:

浣溪沙六首(其五)

海样罗衫乍剪成,湖游争趁月新晴,相逢柳下宝车鸣。

沙鸟几回惊艳冶,汀花长是困喧腾,而今寂寂转伤情。

形式:

浣溪沙六首(其六)

猎猎东风转绣旗,断红零粉尽西尽,情知春去重低徊。

锦字欲封愁惹泪,篆香频爇奈成灰,商量百计不如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