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黄钟秋思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形式: 词牌: 华胥引

翻译

清澈的水流穿过广阔的原野,与天光云影共辉映,烟雾迷蒙中,月色昏暗,远舟像一片片树叶漂在水面。长长的河岸边是平顺的沙洲,留宿于蒲苇丛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觅食吞咽。对着晓风呜呜鸣响,那是江楼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后初醒,体软头晕,太阳已高高升起。
离别的思绪相互缠绕,仔细瞧瞧、两鬓发丝已不堪夹镊。舞衫绸扇,品物依旧,可如今还有人来怜爱细看吗?细数曾经的恩爱时光,只有书箱里装满关于她的书信和诗笺。带着愁容剪下燃尽的灯芯,昨夜泪眼与烛光相互映照。

注释

华胥引:此调为周邦彦始创。
陈本注“黄钟”宫,题作“秋思”,《百家词》同。
冥濛:昏暗迷茫。
唼:水鸟或鱼类吞食。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此句化用杜牧《题齐安城楼》诗中“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的句子。
相萦:相互缠绕。
鬓丝堪镊:鬓发稀白,已不堪夹镊。
镊:镊子,拔除毛发的用具,此作动词“拔除”解。
点检:即检点。
凤笺盈箧:谓书箱里装满昔日的书信和诗笺。
凤笺:信纸的美称,指绘有金凤的纸。
箧,小箱子,如书箧,行箧。
灯花: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
和泪双叠:谓含泪看灯花,花形两两相叠。

鉴赏

这首宋词《华胥引·黄钟秋思》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词人的秋日离愁。开篇“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朦胧的江面景象,舟行其中,如同一片落叶,形象生动地传达出离别的轻盈与飘忽。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沙洲平展,水边的蒲草清凉,连雁儿也在此停留,似乎在共鸣词人的离别之情。接下来,“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孤角声与晨风声交织,增添了凄清的秋意,暗示着词人孤独的心境。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写词人借酒浇愁,直至日上三竿仍醉未醒,醒后面对离别,内心充满畏惧。下片“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直接抒发离别后的思念,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已生华发。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表达了对往昔欢愉生活的怀念,以及无人理解、珍惜的失落。最后,“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以堆积的书信和剪碎的灯花,象征着词人愁绪的深重,夜晚更是泪水涟涟,难以自抑。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在秋日离别后的孤独与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其一)中吕思情

尘满一絣文绣。泪湿领巾红皱。

初暖绮罗轻,腰胜武昌官柳。长昼。长昼。

困卧午窗中酒。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其二)中吕思情

门外迢迢行路。谁送郎边尺素。

巷陌雨馀风,当面湿花飞去。无绪。无绪。

闲处偷垂玉箸。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庆春宫.越调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扫地花/扫地游.双调

晓阴翳日,正雾霭烟横,远迷平楚。暗黄万缕。

听鸣禽按曲,小腰欲舞。细绕回堤,驻马河桥避雨。

信流去。想一叶怨题,今在何处。春事能几许。

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泪珠溅俎。

叹将愁度日,病伤幽素。恨入金徽,见说文君更苦。

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

形式: 词牌: 扫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