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雅(其一)

蟏蛸网罗遗逸,离留劝课农桑。

鸣蜩吸风饮露,反舌吹笙鼓簧。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翻译

蟏蛸结网捕遗留的人,离别后鼓励人们从事农耕蚕桑。
蝉鸣吸风饮露水,反舌鸟如吹笙般鸣叫,振动簧片作乐。

注释

蟏蛸:蜘蛛的一种,这里指蜘蛛网。
遗逸:遗漏的人,可能指流离失所或隐居的人。
离留:离别与停留,可能指人们离开城市去务农。
课农桑:教导和督促农业生产。
鸣蜩:蝉鸣。
吸风饮露:形容蝉吸取清风和露水。
反舌:鸟名,又名鹨,善鸣。
吹笙鼓簧:比喻反舌鸟的叫声像吹笙一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农桑之事的观察与思考。首句“蟏蛸网罗遗逸”中的“蟏蛸”指的是蜘蛛,“遗逸”则是形容精美而未被发现或利用的丝线。这里象征着农夫们早在天亮之前就开始了劳作,编织着他们勤劳生活的每一刻。

接下来的“离留劝课农桑”中,“离留”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通过这首诗来劝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投身于农业生产之中。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农事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劳动者的关怀。

第三句“鸣蜩吸风饮露”中的“鸣蜩”指的是一种能发出声响的小虫,这里用来比喻自然界生命力的活跃与和谐。它们吸取风中之气,饮用露珠之水,生存于大自然的恩赐之下。

最后一句“反舌吹笙鼓簧”中的“反舌”形容一种小动物在吃东西时会将舌头翻出来的动作,“吹笙鼓簧”则是比喻音乐和歌声。这里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之美好与活力,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机勃勃场景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勤劳生活、农业生产以及自然美好的赞美。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方岳在宋代社会中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是一首融合了现实关怀与艺术表现的田园诗。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演雅(其二)

苍鹰守株待兔,白鹭临渊羡鱼。

鸤鸠妇叹于室,蜗牛亦爱吾庐。

形式: 六言诗 押[鱼]韵

一剪梅.客中新雪

谁剪轻琼做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园林晓树恁横斜,道是梅花,不是梅花。

宿鹭联拳倚断槎。昨夜寒些,今夜寒些。

孤舟蓑笠钓烟沙,待不思家,怎不思家。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一落索.九日

瘦得黄花能小。一帘香杳。

东篱云冷正愁予,犹幸是、西风少。叶下亭皋渺渺。

秋何为者。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也。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八六子.子寿父

喜椿庭。近来强健,团栾雁序欢声。

正柳絮帘栊清昼,牡丹栏槛新晴,缓飞翠觥。

阿戎碌碌功名。但要无灾无难,何曾著公卿。

且抖擞斑衣,笑供儿戏,共将乐事,细酬佳景,须知翠袖全盛绿黛,金章不换蓑青。

松亭。中间顿个寿星。

形式: 词牌: 八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