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周明堂故基在泰山下

帝行先出震,兹土表青阳。

对岳朝群后,膺符筑九房。

阴阳随向背,天地象圆方。

环水形裁璧,疏窗色顺乡。

时巡春首幸,景侧昼偏长。

礼乐承三统,华夷奉一王。

经年宏构泯,易姓故基荒。

难睹周人制,徒闻王者堂。

基崇占积厚,隅广卜图昌。

禾黍荣为垄,牛羊践作场。

伫瞻停服马,不至感鸣凰。

勿须伤已毁,布政俟今皇。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明的追思与感慨。诗人王慎中以“观周明堂故基在泰山下”为题,通过描述周代明堂遗址的景象,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

首句“帝行先出震,兹土表青阳”,开篇即以帝王出行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明堂作为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的重要场所,其选址在春阳之地,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接下来,“对岳朝群后,膺符筑九房”则进一步描绘了明堂的庄严与神圣,它面对高山,朝拜四方,象征着天子的权威与对天下的统治。

“阴阳随向背,天地象圆方”两句,运用自然现象来比喻明堂的布局,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追求。随后,“环水形裁璧,疏窗色顺乡”则通过水的环绕和窗户的设计,展现了明堂建筑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时巡春首幸,景侧昼偏长”描绘了帝王巡视明堂的情景,春日里,帝王的驾临使得时间似乎变得特别悠长,充满了庄重与神圣。接下来,“礼乐承三统,华夷奉一王”表达了明堂不仅是周代礼仪制度的体现,也是天下万国共同尊奉的象征,体现了周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经年宏构泯,易姓故基荒”两句,诗人感叹明堂历经多年,如今只剩下废墟,易姓更替,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接着,“难睹周人制,徒闻王者堂”表达了对周代文明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基崇占积厚,隅广卜图昌”则从明堂的基址和角落出发,寄托了对未来繁荣昌盛的期望。最后,“禾黍荣为垄,牛羊践作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暗示了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界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明堂故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宏伟,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王慎中的这首诗,既是对古代文明的致敬,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宾野堂赠胡竹亭司寇

芳村带近郭,大老此安居。

辟户延遥巘,为园激浅渠。

虚亭修竹拂,曲沼小萍舒。

阁庋恩存诏,门悬予告舆。

家中婚嫁毕,世上是非疏。

日抱药边瓮,时巾花外车。

燃灯亲把笔,抽牍自藏书。

挥金宴闾里,何似汉廷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题泮东书屋赠万治斋中丞

巷陋因仁里,邻芳接泮宫。

幽贞存士业,恬素作民风。

自适藏修理,宁谋结搆工。

材完兼善斲,石密复加砻。

草木终朝静,图书积岁充。

观物唯户内,睹圣即墙东。

经幄芹香入,墨池璧水通。

青衿时晤语,章句满专攻。

迹扫柴扉阖,心精牖漏空。

无为一室老,柱石正须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宿上清道院

税驾遵山麓,爰得老氏宫。

入门闻芬馥,行径悦青䓤。

灵草色难辨,幽禽声不同。

泉流瑶砌上,池照绮楹东。

果药荣冬日,松筠含夜风。

轻云拂修栋,皓月澄高空。

晏然讽道语,心悟一窗中。

永愿托兹土,馀生于此终。

形式: 排律

芝山屠东崖招游

平旦何所适,我友惠嘉招。

因辍几中牍,言扬尘外鏕。

解绅挂庭柯,蹑蹻穷山椒。

霜后千林肃,氛收四野遥。

坐来生气象,对酒息纷嚣。

鸿雁飞寥廓,葭菼变萧条。

目骋天地广,心清草木凋。

佳景贵良晤,非君谁见要。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