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过僧寺

步入东林月满坛,逶迤曲径绕平栏。

禅心清净尘心远,灯影幽微幡影寒。

香煮玉泉分茗碗,静依宝筏坐蒲团。

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宵节时拜访僧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庄严。

首句“步入东林月满坛”,以“东林”点明地点,暗示寺庙所在之地的幽静与古老。“月满坛”则营造出一种月光洒满寺庙的景象,为整首诗铺垫了一层静谧的氛围。

接着,“逶迤曲径绕平栏”描绘了进入寺庙后,沿着曲折的小路行走,两旁是平滑的栏杆,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寺庙环境的精致,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探索的旅程。

“禅心清净尘心远”一句,直接点明了寺庙对于心灵的净化作用,禅修之人的心灵得以远离世俗的纷扰,体现出佛教追求内心纯净的主题。

“灯影幽微幡影寒”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寺庙内的景象,灯光微弱而温暖,幡旗随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香煮玉泉分茗碗”描述了寺庙内进行的日常仪式之一——煮香泡茶,这一细节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活细节的重视与修行的融入日常生活的理念。

“静依宝筏坐蒲团”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静坐修行的情景,宝筏象征着渡过生死苦海的工具,蒲团则是修行者打坐的垫子,这一场景传达了佛教追求解脱的精神。

最后,“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非僧人,但也能从佛法中获得启示,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之美以及佛教精神对人心的深刻影响,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511)

胤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春郊行

土膏开动草芬芳,缓辔循行十里塘。

细雨斜飘山渐绿,小桃半吐柳初黄。

闲随戏水沙鸥狎,又见营巢海燕忙。

寓目物情忻自得,良辰倍觉惜韶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临轩寓目

绮窗罢抚紫琼琴,香烬金炉鹤梦沉。

多事草偏名醒醉,可人花解结同心。

风翻曲沼千层碧,云过重檐一霎阴。

栏外有情双蛱蝶,翩翩飞入海棠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春景物滋

阳春百物向荣时,况复郊原雨露滋。

黍绿禾青麻翳垄,桃红李白杏交枝。

游蜂舞蝶纷纷戏,乳燕鸣鸠处处宜。

幸际圣皇熙皞世,佳辰若负便为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睡起

小斋岑寂漏声迟,书卷香炉得自怡。

花不识愁工巧笑,柳恒如醉类情痴。

梦回窗隙风翻帙,光动帘钩月映池。

静里陶然清兴剧,苔笺石墨坐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