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一)

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晏贻琮的《秋怀(其一)》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寂心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以比喻手法,将愁苦的人比作深夜啼鸣的寒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虑。接着,“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通过秋虫的鸣叫,暗示季节更替,也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诗人感慨自己本是山中之人,却被现实的束缚所牵累,“何为在羁绊”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接下来,他以野鸥自比,表达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而“低头就刍拳”则描绘出鸥鸟觅食的场景,象征着简单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运用对比,形容人情冷暖如同冰炭,进一步揭示了世态炎凉。诗人感叹近来越发疏懒,生活琐事堆积,连基本的清洁都难以维持。“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借剑的残破比喻内心的愁苦难以化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织丝和研读旧书的日常活动自嘲,表示长久以来的漂泊如同浮萍,经历种种磨砺。最后,他以马少游的典故结尾,表达了希望能像马儿那样逍遥自在地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

晏贻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其二)

忆昔离家初,招摇正东向。

蹉跎遂及兹,五见络纬唱。

别时送我人,近闻半凋丧。

想见故山中,累累郁相望。

而我在风尘,焉得长少壮。

感此泪如雨,中宵发凄怆。

夜阑新露重,凉月渐东上。

虽蹉岁华晚,稍觉天宇旷。

会当理归榜,安能事依傍。

浊醪幸可饮,到口君莫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法云寺观元照禅师藏怀素藏真律公帖题其后

粥香长者善调香,优昙华钵金轮王。

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

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

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

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

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

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

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

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

护持幸仗佛力大,恒沙算数知无量。

千文一卷绝可惜,面目虽是神先亡。

流传要亦自有数,书妙所贵刻手良。

从来得师笔外意,宋人独许涪翁黄。

天门荡荡不可至,日暮怅望疲津梁。

低徊掩卷复三叹,跋尾为君歌此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铁佛寺

迢迢北城外,中有欢喜园。

梵诵寂无响,松风寒到门。

山僧扫磐石,野客开清尊。

归去碧云合,苍苍烟树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游宝藏寺

峥嵘楼阁俯层峦,才入闲庭眼觉宽。

几日东风犹料峭,一年春事已阑珊。

云移塔影当窗见,松撼涛声作雨寒。

多谢老僧分芋意,此生无梦到金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