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海上杂诗(其一)》,由清代诗人陶育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与反思。
首句“狂澜汹涌欲心寒”,以“狂澜”比喻历史的巨变,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让人心生寒意,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洪流时内心的震撼与忧虑。
次句“到此茫茫绪百端”,紧承上句,进一步阐述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思绪万千,情感复杂,难以言表。这里的“到此”二字,既指到了历史的某个特定时刻,也暗示了对过去种种经历的回顾与思考。
第三句“廿载中原膏血尽”,直抒胸臆,指出历经二十年的中原大地,饱受战争之苦,人民的鲜血与辛劳被消耗殆尽。这一句充满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句“换来富庶此弹丸”,转折之处,诗人从悲痛转向了对结果的反思。通过对比,指出虽然经历了如此多的牺牲与痛苦,最终换来的却是“弹丸之地”的富庶。这里既有对历史变革后成果的讽刺,也蕴含着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和平富强的向往。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