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诸生归去暮庭空,塔下游观倚瘦筇。
千尺宝轮擎海月,七层金铎语天风。
升堂尽可同僧饭,持钵何须听寺钟。
好把新诗题旧壁,他年应有碧纱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诸生归去暮庭空”写日暮时分,学徒们离去后庭院显得空寂,暗含了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接下来,“塔下游观倚瘦筇”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塔下散步,手扶竹杖,流露出闲适与超然。
“千尺宝轮擎海月”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高塔映照着明亮的海月,犹如巨大的宝轮托举,意境壮丽。而“七层金铎语天风”则以金质的佛铃随风作响,仿佛在与天籁交流,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氛围。
“升堂尽可同僧饭,持钵何须听寺钟”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羡慕和向往,认为即使不能出家,也能在精神上与僧人共餐,享受那份宁静。最后一句“好把新诗题旧壁,他年应有碧纱笼”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的新作能像被碧纱笼罩的珍贵文物一样,被后人珍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塔下的景色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具有浓厚的禅意和文人雅趣。
不详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客怀元自恶,非是为秋悲。
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
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
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
一别丰标又一旬,尺书多荷寄殷勤。
交游满眼谁知己,契阔关心独忆君。
蕙帐梦寒同夜月,松江人远隔秋云。
明朝便买扁舟去,来访贞阳旧广文。
清明时节已春深,白发萧疏忽满簪。
萍梗一生孤客恨,松楸千里故乡心。
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
幸有故人同笑语,不妨沽酒共清吟。
一笠戴春雨,扁舟寄此情。
世閒尘网密,江上钓丝轻。
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
狂奴台下水,犹作汉时清。